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76岁老人杨佐君历时多年撰写村史《可爱的家乡》 23载呕心血 30万字留村魂

梅州日报 2020-08-12 08:55

杨佐君花23年时间撰写村史《可爱的家乡》。(连志城 摄)大埔西河以乡风文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激发出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连志城 摄)

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有一位老人名叫杨佐君。他历时23载,足迹遍及国内外,呕心沥血,勤于笔耕,主修村史献余热。“有了村史村志,才能讲好故乡故事。有了村史村志,北塘人才算真正有了根。”杨佐君说。

岁月蹉跎,村口石碑上的字迹或将渐渐变得模糊;曾经知悉过往的人,不知何时也将淡忘殆尽,但在老人笔下,那一段段属于北塘村的人文记忆却完整留存。

用村史写出好乡风,如今,杨佐君不仅把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变成文字记载,更是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村民对先贤优秀文化进行传承,让文明之风吹进人们的心坎里。

●本报记者刘润涛

归侨勤于笔耕撰村史

1944年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杨佐君,6岁时才回到家乡北塘。后来,他在西河镇卫生院当了一名西医,走遍村里每个角落,这样的工作经历,为他后来编写村史奠定了基础。

“1992年,堂哥杨佐总回乡谒祖,无意间说出重整村史让后人追踪溯源的愿望。”杨佐君说,作为北塘人,他也想把北塘村的历史记载下来,传承给后人。

说起写村史的这段经历,杨佐君有些感慨。编村史需要参考大量的文史资料,他一边在各地走访搜集材料,一边查阅各种历史资料。他告诉记者,他最自豪的是明确了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杨邦孝的祖籍所在。

杨邦孝,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担任新加坡司法部门最高职位期间,是法律改革主导人,确立了不少初庭和高庭有约束力及广泛影响的判案原则,并厘清了一些法律疑问,包括给予“终身监禁”就是“坐牢至死”的明确定义。

过去,杨邦孝籍贯所在一直留有争议。为此,从1993年开始,杨佐君就开始围绕其进行资料搜集,但是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历史原因,过去很多原始资料都已无从寻起,考究籍贯没有史料支撑怎么行?

为了理清杨氏族谱,他扎入深山,进入杨氏祖先的墓地,扒开重重杂草找到石碑,并将清晰的碑文记录下来,模糊不清的则用纸拓印后慢慢琢磨。

但慢慢杨佐君发现,仅依靠村里信息宛若管中窥豹,不足以串联族谱。于是几年时间里,他多次飞往马来西亚,通过当地华侨收集杨邦孝的个人资料,并找专人进行翻译。随着杨氏族谱逐渐完整,从大埔杨氏后人、马来西亚著名客家侨领杨宜斋往后追寻两代,“杨邦孝”三个字终于出现在列。在中外资料多重证实下,杨邦孝籍贯确为北塘,自此,北塘村人文内涵愈加丰富。

奔波多年,笔耕不辍。北塘村史《可爱的家乡》从1993年起笔直至成书出版,时间跨越23年之久,初稿、增删等书写文字更是多达30多万字。

翻开《可爱的家乡》,字里行间无不彰显杨佐君的呕心沥血。该书从序到源流、典故、祖祠民居等共10辑,集合了该村政治、经济、民生、建筑、文化教育、人物传说等内容,图文并茂,给后人追忆过往提供更多参考。

编写村史,杨佐君将其定义为文化传承。“北塘历史底蕴深厚,希望通过记录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引导大家把村里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也激励在外事业有成的后人能够在家乡找到根,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老人说。

古村文化传承迎新风

退休后,杨佐君一直热心村庄建设,除了写村史,他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从不计较报酬。

在北塘村,有一座精致的“走马楼”,名曰“济美楼”,目前屋内正在修缮当中。济美楼出了众多华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1937年毅然放弃学业和日本恋人,从日本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杨正,原名杨邦[~公式~]。因此,这里将围绕杨正抗日光荣历史进行布展,打造成红色展览馆。

“丰富的史料,让济美楼拥有了"灵魂",而不单纯只是一个外观骨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提升改造工程上也会更加明确主题,科学规划,将其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红姑娘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廖爱红说。

这些年,在北塘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用到人文内容的,都会找杨佐君帮忙。村里祖祠、民居等建筑的简介,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在完整的文字资料里,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谦受堂等古民居开始以“一屋一史”的鲜活形象展示于众。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杨佐君所采集的资料还被用于北塘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并一次性申报成功。

北塘深厚的人文底蕴,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也呈现出了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几年来,西河镇依托人文优势全力推进艺术活化古民居,开发打造了北塘美术馆、振德楼艺术众创空间等,并定期召开文化沙龙,让笔墨纸香飘入古村。

为将“艺术活化乡村”落到实处,北塘还举办了多场大型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前来采风写生,并于2018年启动“艺术北塘计划”,为当地的北塘红军小学引进市教育局的美术教研员及一批美术志愿者,为孩子们展开一周两次课的美术课堂,让北塘先贤崇文重教的传统得以发扬。

如今,沿着北塘村景观木道前行,繁茂的三角梅在蓝天白云下迎风摇曳,古朴的小筑在花丛间若隐若现,修葺一新的民宿掩映在绿树丛中,院子里三五游人围坐一桌,品茶聊画,好不惬意。

北塘村党支部书记李道周告诉记者,文化陶冶了农民的情操,在北塘村,看书作画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打架滋事的少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有道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采访最后,杨佐君精神矍铄地告诉记者,76岁的他准备再次提笔,汇总村里大事记,书名为《北塘春秋》。

新闻推荐

省民政厅公布全省第三批优秀村规民约 大埔角村村规民约入选

本报讯(记者黄钰然)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省民政厅日前公布了全省第三批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其中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