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扶人的善念令人钦佩
■ 孙维国
近日,在梅江区城北镇五里亭路,一名年约60岁的老伯骑车摔倒,一女子毫不犹豫上前将人和车扶起,不料却被对方误解。事情得到澄清后,女子得到了众人的赞赏,老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批评。事后女子表示,以后若再遇到路人需要帮助,她还会继续伸出援手。(见《梅州日报》8月3日4版)
老人跌到扶不扶?上述这位女子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以后若再遇到路人需要帮助,并不会因为曾被误解就纠结,还会继续伸出友善之手“扶老人”、帮助人。
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回答这一问题,从个体层面而言,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自己做起”。如果人人都像上述这位女子一样,即便可能会被误解,也会继续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那么扶不扶的纠结便迎刃而解,进而形成老人跌到众人相扶的正向效应。在这种正向氛围中,如果有人因扶老人被误解,就会有“众人”站出来作证,误解或可得以澄清。同样,如果遇到故意讹诈者,面对“众人”指责,他也可能会因受不了“千夫所指”而打消讹诈的念头。
再进一步说,遇到老人跌倒,“众人”不是冷漠围观,而是人人伸出援手,扶老人被误解、讹诈的风险就几乎等于零。因为有一种规律:当多数人旁观,只有一个人扶老人,这个人扶老人的风险就会增大。反之,当所有围观者都毫不犹豫地扶老人,扶老人被误解、讹诈的风险就会大幅下降,这一规律已被无数现实证明。
激发人人敢扶、众人相扶的正向效应,还需要法律来撑腰。通过细化制度,用良法善策呵护善举,褒奖善举,宣传善举,让有德者有得,使做好事、行善举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遇到做好事被误会、被讹诈时,有制度救济渠道为好人撑腰。如此多措并举,就能营造出“人人敢扶,众人相扶”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逐步消除人们“扶人会不会误解、被讹”的纠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风徐来,文明花开。为助推梅州市“创文”工作,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日前,主题为:“小手拉大手·文明社区·环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