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15.6% 聚力大项目 激发新动能

南方日报 2020-08-04 05:52

科伦药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监控自动化生产线。

五华东成家具有限公司投产,充分发挥当地工匠传统优势。

梅州企业万宝电器产能逐渐攀升,本地工人发挥重要作用。

盛夏时节,39℃的高温炙烤着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工地上热火朝天,起吊设备嗡嗡作业、钢筋碰撞乒乓作响,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开启“加速度”。

向东北80公里外,五华县水寨镇三坑移民安置区黄狮新村452幢小洋楼整齐排列。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移民安置群众在这里开启新生活。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不少村民在附近园区企业上岗就业,努力从“搬迁户”走向“搬迁富”。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梅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激发新的发展动能。数据显示,上半年梅州经济回暖、向好信号较为明显,第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1.6%,增速比第一季度回升7.6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5.6%、36.1%、15.3%。

●南方日报记者李凤祥黄培强汪思婷郑佳欣汤凯锋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石磊

项目攻坚

大项目落地带动大发展

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安监部负责人黄学铭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原本想年后回趟老家,哪知发生疫情,就索性留下来。现在又是抢赶工期的时候。”今年以来,黄学铭和200多名技术骨干一直坚守在工地,奋战一线。

作为省重点项目,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是梅州投资最大的单体基建工程。今年2月中旬起,工人陆续返岗,是五华县最早复工返岗的一批工人。

“按计划今年投资11亿元,争取年底蓄水。”梅蓄业主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钱亚洲说,按照项目施工实际,今年施工高峰期人数预计可达5000人,目前用工人员约3000人。

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是当地落实“六稳”“六保”的缩影。重大项目加速建设的鼓点响彻梅州大地:五华横陂足球小镇一期建设争取年底完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大潮高速全线梁片架设完成、梅龙铁路全线开工建设……从能源、交通、体育到水利、电力,一个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开足马力,加速前进。

驱车行驶在最美旅游公路省道223线,沿途经过正在施工的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这里将作为今年11月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主会场,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9月底可呈现整体面貌。

走进蕉华工业园区,宽阔的马路笔直延伸至园区深处,铲车穿梭,塔吊挥舞。“目前,我们有两个10亿级大项目正处于招商洽谈阶段。”蕉岭县政府党组成员、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丘建安介绍,两大项目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引进的食用菌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以及华侨方特康养文旅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

“连月来,我们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打出了强基础、保产业、上项目的"组合拳"。”丘建安说,上半年,蕉岭县生产总值增速2.7%,居梅州全市第一,也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县。

在梅州,大项目、好项目“攻城拔寨”。记者从梅州市发改局获悉,梅州60个项目列入20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分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三大类,总投资逾1237亿元。

产业崛起

逆势再突围订单翻倍涨

走进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辉骏集团”)展厅,各色热水壶、电烤箱、电饭煲琳琅满目。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订单不减反增,实现了翻倍增长。”说起今年的业绩,辉骏集团总经理周慧丰一脸兴奋。他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时间变长,“宅经济”兴起,很多人开始尝试制作美食,对个性化的厨卫产品需求大幅增加,企业针对性地创新研发相关产品,在日本有五成以上的家用烤箱由该公司生产。

辉骏集团的小家电产品还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针对不同国家居民使用习惯进行创新研发,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关键。

辉骏集团订单逆势增长背后,一大批梅州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加快探索突围新路径。

稳中求进,工业园区里的新动能正在迸发。

走进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科伦药业”)的注射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聚丙烯粒原料到吹袋灌装,再到产品装箱入库,几乎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目前我们的自动化程度超过90%。比如在产品装箱环节,一台机器可以替代10个工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科伦药业总经理董灵敏介绍,在疫情期间,公司还对生产设备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生产。

逆势而上,工业园区里的新空间正在打开。

在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蓝勇民讲述着企业今年2月登陆科创板带来的利好。“作为唯一入选工信部存储器一条龙的光存储科技领先企业,我们在疫情期间登陆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动能强劲。”

梅州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厂房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在紧锣密鼓进行中。7月初,梅州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大礼包”。梅州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也是梅州全市首个国家级平台。

走访梅州各大产业园区,项目接连落地,企业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以来,景田集团矿泉水项目落户梅州,投资建设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兴建的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项目在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破土动工;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举行10个工业项目集中动工仪式……

制造业强则产业强,制造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上半年,梅州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7%,直面疫情挑战,企业逆势而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被不断激发。

幸福在手

家门口就业获得感更强

“天气热,先进家里喝口茶。”五华县水寨镇三坑移民安置区黄狮新村里,贫困户彭秀凤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参观新房,脸上挂满笑容。

去年底,彭秀凤一家搬进了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还在家门口就业。“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成功应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2600元,还能照顾家人。”

俯瞰黄狮新村,村里配套有幼儿园、小学、广场、卫生站等基础设施,与五华县技工学校、五华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仅一路之隔,周边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考虑到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黄狮新村里还预留了菜地,重修祠堂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要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村党支部书记刘展辉介绍。

搬得出,更要住得稳,关键在于解决移民安居后的就业问题,实现“搬迁户”变“搬迁富”。

“县里先后举办培训班,组织黄狮新村近70人免费参加保安员、电子商务、厨工、电工等近20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现已全部发放结业证。”刘展辉介绍,该举措有效带动移民群众实现就业创业,群众就业创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老百姓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刚开始复工复产时,我们都很担心招不到工人,担心用工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万宝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西就坦言,园区里存在类似难题的企业并不少见。

一头是企业用工难,一头是群众就业难。从3月份起,梅州市人社局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百日网络招聘行动”,集中推送岗位信息。而广梅园以“新冠肺炎无情广梅园区有爱”为主题,免费帮企业发布2353个招聘岗位,同时为广汽、万宝等企业拍摄招工宣传抖音短视频。

出台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梅州着力吸引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让不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企业有了稳生产的信心。截至7月1日,梅州全市共举办网络招聘会231场,发布了3110家次企业共计90515个次岗位信息,达成就业意向26562人次,成功实现就业9557人。

“除了企业几名管理人员外,一线工人全部实行就地就近招聘,解决当地300多名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五华东成家具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李国进介绍,公司还投入资金引进环保系统,打造无尘车间,为工人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五华素有“工匠之乡”的美誉,东成红木智能化工厂投产以及东成红木文化馆的启用,将充分发挥五华工匠传统优势,推动红木产业发展。

搭好桥梁稳就业促发展,梅州积极落实“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其中,梅州发挥穗梅对口帮扶机制优势,在梅州高新区创建“广东技工”实训基地,组建实训联盟,建立对接就业创业机制,今年全市共有4629名技工院校学生开展顶岗实习。1—5月,“广东技工”工程已带动700多人就业。

在万宝电器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上下挥舞”,工人们紧张有序忙碌着,自去年10月31日首台冰箱产品下线以来,产能逐渐攀升。

“我们优先聘用本地工人,也正是这一大批本地工人,在企业产能提升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谈及企业在梅州的发展前景,李西就信心满满,“二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建成后总计可提供700个就业岗位,设计产能达130万台。”

新闻推荐

梅州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高温天气影响 抓农业抗旱 保农产稳定

本报讯近期,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梅州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此,梅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