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民心路” 打通“致富路” 梅州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公路建设提质增效,力争年底“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四好农村路”串起乡村和城镇,为村庄铺就脱贫奔康路。图为兴宁市叶塘镇麻岭村至新陂镇三新村乡村公路。受访者供图
从206国道驶入梅江区城北镇,从扎上村到玉水村沿途,升级改造后的双向两车道平坦宽阔,依山势跌宕起伏,两旁风景秀丽,五彩缤纷的鲜花一路相随,樱花谷、桐花谷等景点和新农村建设景观点镶嵌其间。
“路修好了,我们的李子不愁卖了。”中国传统村落玉水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梅州版世外桃源”。此前道路不通,美丽的玉水村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带旺了村庄旅游,村中的农产品也得以大量外销。村民富裕起来了。
一条路带火沿路村庄,一条路富裕几村村民,这样的事例在梅州并不鲜见。近年来,梅州市按照“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要求,改造老旧路、打通断头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建设、提档升级。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财富。截至2019年底,梅州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971公里,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为脱贫奔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更加紧密。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邓玉婷
民生幸福路
建好村民家门口的路
架起群众连心桥
整洁平坦的县道穿村而过,清晰齐全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在梅县区桃尧镇珠玉村公交站亭,三两个村民正在等候公交车。“路修好了,公交车也直通到村子门口,去哪里都方便了许多。”正在等公交车的宋阿姨兴奋地说:“感谢政府,让我们农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作为梅县区较偏远的乡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桃尧镇有不少乡村备受交通短板的困扰。珠玉村便是其中之一。
此前,珠玉村到镇上仅有一条路窄、弯多的村道,村民出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村内儿童上学和村民到镇上看病就医只能走这条路,稍不留神就容易出事故。
改变源于梅县区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梅县区交通运输局联合桃尧镇政府等多部门对珠玉村村道进行加宽,在村道一侧加装防护栏,修整路边斜坡等,完善道路防护措施,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断头路、烂泥路、危险路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近年来,梅州市市、县两级党委党政府主动作为,切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连续多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十项民生实事。通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突出政策引领,2018年以来,梅州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四好农村路”建设五年专项规划》《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升道路建设规范化水平。
同时,梅州市不断加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力度,通过创建示范县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引领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向。目前,梅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八个县(市、区)中,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相继成为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全省15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我市占了3个,走在前列。”梅州市交通局基建管理科科长林忠绪介绍。此外,梅州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体系。
道路宽了,村民的生活也更舒适了。
“现在路宽了,道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开车顺畅又轻松。”驱车从梅州市区前往梅江区塘青村,需经过一条狭长且弯曲的道路,这条路是村子连接外部的交通要道。过去,道路容纳不下两车并行,若遇到两车相对开来,只能退到稍宽阔的平地进行会车。自从道路拓宽后,便再也没有这样的烦恼了。“我的父母住在村里,我的孩子住在梅城,我每周都需要开车往返。道路不通的时候,很担心安全问题。现在好了,出行十分方便。”村民赖仁学说。
“四好农村路”不仅连通了村与村,也连通了政府与群众的心。村民们看到了道路改善带来的好处,也纷纷支持“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大家一听到消息说要修路扩路,不少人表态:如果需要用我的地就拿去,我不需要补偿款。”梅江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就说,“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得到群众的支持,让他们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每次去调研,都听到许多群众的感谢话,让我们觉得建"四好农村路"不仅值得而且必须做。”
产业兴旺路
打通外运“最初一公里”
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围龙
600年历史的古村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里,古建筑、古树、古井、古驿道众多,仅3平方公里大的地方,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36座。
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来形容玉水村再合适不过了。客家风格浓郁的古建筑分布在道路两旁,狗吠声不断传来。村子的中心地带是大片的水稻田,房前屋后种植众多李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李树。每到春季,村庄便被白色的李花环绕,十分美丽。”村干部朱玖胜说。
如此美丽的风景却长期以来不为外人知。玉水村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四周群山环绕,村中道路不畅,影响了村民出行,也影响了外人的进入。交通问题导致曾经的驿道要塞玉水村成为愈发闭塞的小村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去年,梅江区推进扎上至玉水道路扩宽项目,4.5米的路基、3.5米路面扩宽到7.5米的路基、6.5米的路面。工程于今年初完成,不仅让玉水村李子得以“坐”上大卡车出村,也让游客可以更顺畅地来到玉水村赏景游玩。
梅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铺开之前,不少偏远乡村因为交通制约,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大量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只能腐烂、倒掉。
如今依托四通八达、交叉联结的农村公路,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带动了梅州市金柚、粮食、茶叶、生鲜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围龙、走向世界。
货车直接开进村,中间转运环节的减少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的村民甚至自己开起了网店,当起了老板。梅州市通过“农村公路+互联网”等的融合发展,加速布密农村物流节点,打通特色农产品外运的“最初一公里”和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
松口镇大黄村是梅县区最大的柚子种植地之一,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年产量达3000多万斤。为了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梅县区按照客运站、农村物流点等“多站合一”的模式,加快完善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结合金柚产业基地和农业合作社项目,梅县区还建设了以“农户到客户”农村电商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各客货站场、农产品园区、快递代办点为节点的物流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用地和资金是摆在不少乡镇面前的两大难题。由于梅州市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建设农村公路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此,梅州从建设主体和建设资金筹措两个方面大胆创新,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以梅县区为例,在村道修整扩宽过程中,不少地方需要裁弯取直或扩宽路面,占用部分村民的农田、果园。为了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梅县区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把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此举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赞同。
此外,梅州市在《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市财政在一般公共预算中按照不少于1000元/公里标准安排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对建设任务清单的项目,视财政情况予以一定的补助,并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县(市、区),给予500万元补助。
乡贤众多的梅州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和社会各界捐资修路架桥。采取上级补一点、区里融一点、帮扶单位出一点、镇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办法,推广“以资命名”的方式,广泛筹集“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
资金到位,道路得以升级改造,农产品得以卖出去,企业投资的信心也增加了,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路
“农村公路+乡村旅游”
特色资源串珠成链
沿兴合线转入麻岭河景观带,一幅3.5公里长的巨幅田园乡村画展现在眼前。绿植铺成的“绿毯”在麻岭河两岸延伸开来,五彩缤纷的花朵在其中争奇斗艳。
沿着景观公路行走,一路上,兴宁叶塘镇的中国传统村落河西村和新陂镇上长岭村的围龙屋建筑让人目不暇接。磐安围、大夫第、朝议第、五栋楼、四角楼、新华楼等建筑各有特色,以中式四合院宅第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田园耕读文化相融合的玖崇湖温泉特色小镇带来别样风味。
“这里的景色早就刷爆我们的朋友圈了,所以公司组织游玩,我们就提议来这边看看。”近日下午,烈日炎炎下,兴宁市某保险公司组织员工及家属来到麻岭河景观带游玩,他们三五成群拍照留念。“天气很热,但一走进这里面就感觉清凉了许多。听说5点多以后人很多,所以我们决定错峰前来。”前来游玩的杨女士说。
今年4月底建成使用的兴宁市叶塘镇麻岭村至新陂镇三新村段,是兴宁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条示范路。该道路沿途串起了叶塘、新陂两镇五村,连接了众多传统客家古民居和玖崇湖温泉特色小镇,实现河景、水、绿、堤、路的完美融合。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蕉岭三圳镇九岭村的乡道。以前,村民出入九岭村常常要绕道而行,位于河堤的金白线大部分路段是单车道,大巴、卡车不能通过。借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蕉岭全力推动全长26.4公里的金白线升级改造项目,服务乡镇休闲、观光、旅游,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道路升级改造后,不仅道路宽敞了,原来的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道路两边的绿化和景观也得到了提升。“我以前从蕉城回老家,要绕一大圈,起码半个小时。路修好后,现在只需10多分钟便可以到家。”市民谢先生说。
蕉岭农村公路的建设,既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更推动了乡村振兴。如今,蕉城金白线沿线的4个镇、10多个村陆续建起了农庄,打造了新的景观点,金白线成了升级版的乡村道路。“它把如珍珠般零星散落的各有特色、各有特产的村落串联起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蕉岭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路在景中,路景相融。通过打造“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景区、景点”的形式,梅州利用“绣花功夫”,节约精致高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在路面铺装、公路绿化、标识标线、路灯、驿站、候车厅等设计建设各环节,处处见功夫、点点见情怀,从“村村通”实现“路路美”,打造四季有花、常年长绿、立体多彩、富有文化的美丽乡村公路。
梅县区水车白沙生态村、南口客家特色村、雁洋桥溪生态旅游村,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河头镇向阳村、八尺镇角坑村……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特色小镇、旅游景色、特色文化、特色客家古民居等连接互通,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山区市,梅州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艰巨。按照省里的要求,今年梅州市要完成1625条“四好农村路”攻坚任务,目前已动工729条。“一直以来,梅州"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接下来梅州将继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公路不断提质增效,实现今年底"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林忠绪说。
■记者观察
建好“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通道”
行走在梅州八县(市、区)的乡村,一条条焕然一新的村道映入眼帘,将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相连相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村庄道路网络。
要想富先修路。截至2019年底,梅州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971公里,其中县道793公里、乡道10747公里、村道4421公里……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出行便利的好处,更多的贫困村庄受惠于“路路通”。
在梅江区玉水村、梅县区大黄村、兴宁市金星村……“四好农村路”不仅解决好农村“出行难”问题,更是不断让乡村优质的农业产业资源走得出去,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打开天窗,为广大农民工作、生活、出行带来方便,从而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发家奔小康的渠道,打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梗阻,促使“四好农村路”延伸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带”。
同时,“四好农村路”也让乡村“引得进来”。“世界客都”梅州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散落在梅州的各村各镇中,若是没有通达的道路,隐居各地的资源只能在“黑暗中”腐烂。
通过近年来打造“四好农村路”,极大地拉动了梅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给农村“输血”,更重要的是让农村有“造血”能力。
通过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网络,让各方资源得以畅通无阻,做到“筑巢引凤”“花开蝶来”,让优秀创业人才来到农村施展拳脚,让资本及文化“归流返乡”,从而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深化产业带动作用,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在梅州,“四好农村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位移,拉近了城乡群众间的心理距离。随着道路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实现路通财通。
新闻推荐
梅州市自创文以来社区公园、广场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公园广场多 人居环境靓
●本报记者梁志航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梅州城区的大小公园、广场开始热闹起来:饭后市民聚集在公园广场上跳广场舞、唱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