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龙田镇坪见村村民袁永君 拾起手艺 编织梦想
兴宁市龙田镇坪见村的袁永君本是村里的耕田能手,但近两年,由于耕地被流转给某公司搞农业产业化经营,袁永君变得无地可耕。家中的妻子有病需医治,两个小孩需要上学,生活的窘迫让袁永君想到了一个老活计:自己30年前曾跟竹篾匠师傅学过半年,能不能试着在家创业,“转型”编制彩色花篮?没想到,这一编还真编出了“花样”,让他看到生活的奔头。
●王剑
“雪藏”手艺里有故事
“我从"拼××"网店买来编织彩色花篮的材料,经过几天的琢磨做好第一个花篮。我试着拿给邻居们看,没想到他们都惊讶地问我是什么地方买来的,这么精巧好看?” 袁永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笔者说,之后他又放到微信群、朋友圈,更是迎来好评如潮。 “我作为他的邻居,很佩服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万万没想到苦苦找回出生地定居的他还珍藏有这么好的手艺!”邻居钟阿姨的话让笔者满脸疑惑。
原来,袁永君一岁多时,因为家里穷,被父亲“卖”给江西省安远县的一位朋友抚养并立下字据。十多岁时,看到村里的竹篾匠师傅生意很“吃香”又受人尊敬,他便时常跟在这位师傅屁股后面“偷学”,后来真的被师傅收为徒弟。
学徒期间,袁永君接触和交往的人日渐增多,但不时有“你不是亲生的”“你是外地人”等说法传入他的耳际。一种如无根浮萍般的漂泊感和迷茫的失落感时常萦绕在他心头。急切想“解密”自己身世,明确自己从哪里来的急迫感也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本来需要学完三年才可出师的手艺,他只学了半年便“肄业”回家了。
养父无奈,只好告诉他事实,但只字不提他是哪里人。最终在别人的指点和提醒下,袁永君偷看到养父秘藏的领养字据后,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是兴宁龙田镇坪见村。从此,他对家乡兴宁心心念念,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来到兴宁黄槐挖煤,并在这期间找到了现在的家。从此在兴宁落户安家。
创新让手工品有“花样”
袁永君摆出近几天做好的彩色花篮对笔者说:“我编织的花篮,是竹编手艺功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的,不管是选材还是制作工艺、产品造型都有考究,既承载传统技艺又有发展创新。”
袁永君一边编织一边介绍:“我选用的这种PET彩色塑钢带不易断裂,色泽通透明亮,表面平滑,手感好;PE彩色塑料实心圆形藤条不易皲裂,色牢度好,摸上去圆润柔软、很称手;而且这两种材料都具有耐高温、耐潮湿、不易变形、绿色环保等优点,既可以用来买菜变"菜篮子",也可以装水果食品变"果盘子",哪怕什么都不装,把花篮往家里一摆一放,都能装点出生活的艺术气息!”显然,袁永君对自己的手工产品充满了信心和市场愿景。
期盼“花篮子”变“钱袋子”
袁永君跟笔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纯粹是我个人手工制作,大一点的手提花篮一天最多做一个,卖200元左右,小一点的卖150元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他告诉笔者,他的这项事业现在才刚起步,目前也仅仅是周边的熟人定做,尚未经过市场检验,价钱会不会“吓跑”消费者,还是未知数。
“纵然有市场,打开销路,有订单,但效率低下,恐怕最终也会失去市场。”说到这里,袁永君深深担忧自己的“花篮子”能否变成“钱袋子”,感到迷茫……袁永君希望,有人加入他的手工产业中来,分工协作,搞“流水”作业,这样,效率会高一些,成本可节省一点,价格也可调整。到时借助电商平台拿到网上去销售,相信会有“钱景”!
笔者手记:在农村,类似袁永君那样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不少,他们企盼通过自己的技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但往往受制于资金、市场、场地、资源等因素影响,只好望而却步、“守艺”不前。笔者认为,如果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扶上马、送一程”,他们离实现脱贫及梦想会更近一点。
新闻推荐
钢笔淡彩《江日晴晖》钢笔画《湖山浮筠》钢笔淡彩《层峦叠嶂》钢笔淡彩《山水清晖》为进一步推动兴宁市钢笔画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