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兴:身先士卒的抗日英烈 编者按

梅州日报 2020-07-20 08:5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即日起文化公园版开设“寸血河山 梅岭丰碑”专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英勇壮举和历史经验,回顾抗日战争的重要节点,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重大战役,挖掘宣传华南抗战历史和抗战英烈故事。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黄钰然 整理

平远县东石镇大屋村街尾,有一座具有典型客家特色的“合面杠”建筑,泥砖墙,杉木瓦面,花岗石沿,三合土地底。此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是抗日英烈黄梅兴将军的旧居。

黄梅兴,1897年出生于梅州市平远县。1921年前往广州宪兵学校读书,一年后投奔粤军第一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曾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陆军中将等职。

1924年5月,黄梅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他先后参加两次东征,历任排长、连长,后立功提拔为第14师第40团第3营营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梅兴在激战中不幸负伤,伤愈后奉令招募新兵,任6团团长。1931年1月,任陆军第88师264旅528团团长。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爆发,黄梅兴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率领部队配合作战,重创日军,战事结束后,立功升为264旅旅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黄梅兴率领部队移驻上海。奉国民政府命令率旅从镇江开往上海江湾大场一带驻防,并部署兵力,加固工事,以御日寇侵袭。

1937年8月13日上午,“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黄梅兴率领国民党第88师264旅3个团的将士奋起抗击,与日寇展开生死搏斗。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连续攻破敌军十多个堡垒,并乘胜追击。8月14日下午6时,在进攻日军最后一个堡垒——爱国女子大学的据点时,日军炮火密集,并加以百架轰炸机进行轰炸。当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时,不幸被炮弹击中,经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时年40岁,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黄梅兴壮烈牺牲后,灵柩运回南京,安葬于雨花台附近。为表彰黄梅兴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精神,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

英烈已逝,浩气长存。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高度赞扬黄梅兴等抗日烈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2014年,黄梅兴被国家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资料来源: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闻推荐

平远有个天光圩

□李程平远县城是一个缺乏足够农贸市场的小县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镇人口往平远县城迁移,原来的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居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