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名人故居资源 擦亮历史文化名片 李国豪故居保护修缮带动周边人居环境提升
莲塘碧叶田田,红花随风摇曳。穿过莲塘,便来到李国豪院士故居,曾经因久无人居而破旧不堪的“危房”,经过整理修缮,如今已焕然一新。连带改善的还有周边的人居环境,脏乱的泥地如今成了平整宽敞的休闲步道。
对李国豪院士故居的修缮提升,是梅江区推动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的又一个具体实践。通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和建筑特色,梅江区进一步发挥名人故居效应,讲好名人故事,传承嘉应文脉。
●本报记者钟幸钰
故居修缮 提升人居环境
名人故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着城市历史文明,是触摸历史的“活化石”,也是梅江区对外展示的文化窗口。
对名人故居,首要任务是保护。李国豪院士祖祠陇西堂,位于金山街道月梅村莲塘片区,为两堂四横围龙屋,他的故居就在离祖祠不到50米的地方,他小时候常在祖祠前的池塘边上玩耍。改造前,李氏祖祠得益于李氏后裔的保护,房屋主体保留得较好,但其门前池塘垃圾漂浮,周边环境卫生较差。而李国豪故居久无人居,墙体墙面损坏严重,屋顶瓦片破碎,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显得相当破旧。
故居修缮工作迫在眉睫。2019年6月,金山街道启动了对李国豪院士故居及其周边人居环境的整治工程。“我们对李国豪院士故居及其祖祠陇西堂原有房屋的坍塌处进行了处理,根据"修旧如旧"原则,按房屋原貌砌筑砖墙瓦顶。此外还对房屋周边的排水设施进行了更新或改造,周边道路则铺设了沥青混凝土、仿古地砖,在故居门前新建了绿化花池。”施工单位负责人胡金标介绍说,工程已于今年5月基本完工。
如今,沿着莲塘村道行进,平坦的柏油路面往故居方向延伸开来。穿过莲塘,陇西堂门前的池塘新建了栏杆,安全美观;走过三两民居,白墙青瓦、修葺一新的李国豪故居便展现在眼前,故居保留了传统的客家建筑样式,周边环境整洁卫生。
月梅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裕强告诉记者:“目前工程即将进入验收环节,下一步计划是对李国豪院士故居进行布展。”
史料整理
擦亮名人名片
李国豪故居改造前,鲜有人知道其所在,记者在嘉应学院周边走访时,许多群众都表示“不清楚、没听过”。对李国豪,很多人也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
出生于月梅村莲塘的李国豪,是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他是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也是“国际工程功绩奖”获得者。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研究出“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震动了桥梁工程界,使这位当时年仅26岁的中国青年获得“悬索桥李”美誉。回国后,他参与了武汉、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东莞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等设计建造工作。
他是卓越的科学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先后创办了上海同济大学的桥梁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为了做好桥梁专业教育,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在桥梁领域的中文教材《钢结构设计》和《钢桥设计》。他一生荣誉无数,始终心系国家发展、家乡建设,曾为东山大桥建设提供建议,担任嘉应学院名誉校长,并设立“李国豪教育基金”。
李国豪院士爱国、奉献、敬业的精神,有利于激励后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因此,院士故居的保护修缮和展览馆的建设,将对擦亮李国豪院士名片、提升梅江区的文化知名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挖掘李国豪的生平事迹,形成完备、丰满的人物传记,梅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了相关史料整理、设计展陈等工作。“史料整理工作得到了李国豪院士家人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其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先生和再传弟子、国际桥协主席葛耀君先生主动帮我们把关文字材料。目前展陈内容文本已基本定稿,李国豪院士的家人还捐赠了一些物品供我们展列。”负责该项工作的梅州市拓源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天爱告诉记者。
据介绍,展览馆将依托李国豪院士故居,通过生动语言、全息技术、多媒体及模型展示等手段,展现一代桥梁大师李国豪的人生轨迹,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争取在本月底前进场布展。”李天爱说。
新闻推荐
●陈琳在城市小区中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是与规范、完善的物业服务成正比的。入住小区后,业主通常要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