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柏杨的野生动物救护之路

梅州日报 2020-07-08 08:37

谢柏杨为刚送来的绿鬣蜥处理伤口后抚摸着它的头顶,这只近一米长的“大家伙”舒服地闭上眼睛。谢柏杨用强光手电查看龟蛋的孵化情况。一只小欧洲泽龟破壳而出。谢柏杨在给辐射陆龟喂食。辐射陆龟是一种花纹非常美丽的龟类,是世界上珍稀的陆龟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森林公安”发现有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常常会送到谢柏杨的救护点,让它们接受治疗救助。(林翔 摄)谢柏杨和他收留的猴子“大雄“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闲时会和“大雄”互动交流。

本报记者连志城/图张柯/文

端午节当天,谢柏杨位于梅县区梅南镇的野生动物救护点又来了一位新“病患” 。

“怎么手被咬伤了?你赶紧去医院打"破伤风"针!”谢柏杨嘱咐着这位森林公安干警,一面安抚刚送来的南美绿鬃蜥。这是一只“大家伙”,体长接近1米,长长的尾巴甩起来力度不轻。

小心地松开网口,他一把抓住挥舞的长尾巴,慢慢把它放出来,另一只手轻轻地放在“大家伙”额间轻抚。原本不停扭动试图挣脱的身体逐渐平静,“大家伙”舒服地合上眼睛。“这种蜥蜴不食肉、无毒,性情挺温和的,一般用尾巴驱赶敌人,估计是因为已经受伤了,在被解救时又被弄疼了才动嘴咬人。”谢柏杨一边说,一边俯身检查它的尾部伤口。“皮外伤,没什么问题,用碘伏消毒就可以。”他抬起头笑道。

谢柏杨也记不清这是救助过的第几只野生动物。救护点里来来往往,有许多动物康复后回归山林,还有一些因伤重遗憾离开,还有的已不具备野外存活条件或是外来物种等因素,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起初只是想保护梅州本地的眼斑和鹰嘴这两种珍稀龟类。”谢柏杨坦言,自己年少时跟着村中抓龟老师傅学习,对不同龟鳖的习性特点早已了然于胸。“以前也没什么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但是老人会教规矩,比如"立春后要停,入秋后开山打猎"。”

一些“种子”就在谢柏杨心里种了下去。在深圳从商多年后,2011年谢柏杨回到家乡,重走儿时小溪抓龟路线。“以前走50米就能见到龟,现在走20公里才看到一只小苗。”这一趟行程,让他内心沉重起来。“这些龟是不是要功能性灭绝了?”他问自己。

就这样,谢柏杨开始研究如何人工饲养和保护这些珍稀龟类,渐渐在养龟圈内“小有名气”,并在梅县区梅南镇租赁一片场地打造生态养龟基地。再后来,他名气“出圈”,森林公安发现有需要救助的珍稀龟类就送到他手里,慢慢地有更多不同种类野生动物也送了进来,谢柏杨基本都能应付。“我自己就是学医的,从医几年后才下海经商的。本身有基础,又对野生动物也感兴趣,后来就去考取了兽医证。”谢柏杨告诉记者。养龟基地也在2019年挂上了梅州市首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的牌子。

如果说,龟池位于救护点的“前厅”,那么其他非水生或两栖的野生动物则都被安置在“后厅”——一个带着小山坡和砖瓦棚的林子。“这两只猴子分别是大雄和咪咪,原来应该是耍猴用的,被解救后送来这里。这大铁笼还花了五千块。”“这只果子狸来了一年半了,右前肢被钳子夹断,我给它做了截肢手术,一直在这里养着。”谢柏杨讲述的同时,这些幸运的动物也在跟他做一些互动。

一些来不及挽救的生命,也把遗憾留给了谢柏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森林公安从餐馆救回来的黄猄,肛门、耳朵、鼻子都因伤口生疮了,我给它清理腐肉,每天仔细消毒,好吃好喝喂养。眼看伤口一天天好了,可最后还是死了。”谢柏杨想不明白,对黄猄进行尸检,意外发现这是一只怀孕待产的黄猄“妈妈”,致死原因是死胎。“对啊,是在春天啊,我居然疏忽了这个因素。”时隔多年,谢柏杨提起这事言语里依然流露出懊恼。

又是一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人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对谢柏杨来说也是如此。他格外忙碌,“感觉大家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提高了不少,很多救助电话打过来。” 他希望疫情能让更多人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野生动物救助保护行动中,“兽医细化太多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进来,一起挽救更多野生动物生命。”

新闻推荐

王庆利检查客都人家项目建设时强调 坚持问题导向 加快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艳良)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王庆利到梅县区检查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情况。副市长、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