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红杏坊,寻访老故事

梅州日报 2020-06-12 08:55

◇曹莹莹

初识红杏坊,带着小心翼翼地探寻,她的容颜似被隐于岁月沉静轻柔的纱幔中,默默等待每一个满载着相见恨晚情怀的访客到来,在杏影飘香中将那些文墨古韵娓娓相道。萝卜坪、十甲尾、长巷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名字将红杏坊的轮廓勾勒出来,置身其中,感受着历史文化与时代碰撞的魅力,竟浑然忘了自己仍置身梅城中,只觉游历了哪一处名胜风光,陶醉流连其间。

月影塘畔,是以鹤喻和的文人情怀。梁伯聪故居鹤和楼的魅力,正如大师本人所言的“四时闲作业,人来问我,祗知花鸟怡情”,在中西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神韵,展现着独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和创新开放的思想。作为一代教育家,他一生淡泊名利,教书育人,而鹤和楼,则由内而外散发着它的主人传承于后世的深厚底蕴,漫步其间,我仿佛看到他桃李遍天下的硕果中那凝聚的心血,看到他编撰《梅县风土二百咏》时那对家乡无以言喻的浓烈情感。

行至都察院和醉经居,两相并列的建筑,此时望去似已融为一体,这是清道光翰林黄仲容的故居,古朴砖墙,庭院深深,诉说着180年的传承与变迁。黄仲容,号雪蕉,字纫兰,清嘉庆丙子岁(1816年)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寻转御史,掌江西、广西道署理刑科;后掌教丰湖、韩山、城南各书院。黄仲容享有小楷书法家美名,北京人称他为“黄小楷”。他做官坚持原则,做人清正廉洁,为后人所称颂。而今,他的第四代传人,黄锡璆先生,将这座老宅传承着的精神再次发扬。2003年非典时期,他带领中元医疗建筑团队,在7天内完成了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任务,今年,面对新冠病毒疫情,79岁的黄锡璆再次请缨,作为技术组的负责人,完成了火神山医院的设计,为“中国速度”和抗击疫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骄阳隐去,小雨如酥,烟雨氤氲下的红杏坊更多了几分隐于世的悠然,让探访者的步履更加急切,迫不及待地去解开更多只属于她的谜底。经年的宽窄巷,与88年前遗存的炮楼相依而落,昔日卫国保家的信念已融入寻常生活的每一寸屡,雕琢着旧时光,打磨成了新时代的信仰,就如同我们怀着虔诚走进的敦睦堂——黄芸烈士的故居。黄芸(1916-1942),12岁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因家贫辍学,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分别担任了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饶埔丰县委组织部部长、饶埔丰县委书记、埔南县委书记,12月13日在湖寮被捕,1942年1月21日就义于大埔茶阳狮子口,时年26岁。被岁月尘封的老宅,倾诉着曾经的屋主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他的亲人,仍生活在这里,质朴的老人,言语间充满了对家人对这份传承的骄傲,这是属于共产党人的骄傲。每一张旧椅,每一处被岁月抚摸过的痕迹,都成为这骄傲里的一部分,感动着我们。

一路赏品一路醉,太史第、司马第、贻谷楼、仁风楼、联科第……红杏坊的每一处都凝聚了时光的润泽,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迷人,月影塘畔的轻风递来遥远而亲切的呼唤,把那些人,那些曾经的故事,一一呈于探访者的眼前。有着1498年历史的大觉寺,在沁凉的梅雨中显得有些落寞,我仿佛听到旧时焚香诵佛的梵音,渐渐悠远。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悲不喜了千年,于我,它是我与之相遇的唯一,而我只是万千与它萍水相逢过客中最普通的一个,想罢,顿时将心境置得更静了些。毕竟,属于红杏坊的一切美好,皆是如此。

与红杏坊邂逅,卸下这个时代特有的浮杂,一品那些久经陈酿的诗书墨香、精神气韵,它们将在一代代人的智慧和辛劳中,传承留芳。

新闻推荐

邹鲁故居“椿森第”修缮启动

本报讯(记者刘润涛)日前,邹鲁故居“椿森第”修缮工程正式进场,工程预期3个月。据悉,该修缮工程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