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护生态 百万鱼苗入梅江 □全国“放鱼日”广东梅州增殖放流活动举行 □今年将投放1260万尾鱼苗,为梅州计划增殖放流鱼苗最多的一年
志愿者积极参与增殖放流活动,一条条鱼儿沿着滑道游入梅江河。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雨后的柚子洲头草木葱茏,鱼儿欢跃,远山的云雾与蜿蜒的梅江河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
近期,2020年全国“放鱼日”广东梅州增殖放流活动在美丽的梅江河畔——梅县区丙村镇客都人家柚子洲头举行,现场660万尾鱼类“安家”梅江河。据悉,今年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共计划投放1260万尾鱼苗,分四次投放,是梅州计划增殖放流鱼苗最多的一年。
活动上,高校专家、社会团体、渔民代表、市民等群体广泛参与,越来越多人主动成为梅江河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为建设“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助力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梁时禹
水清鱼跃?
增殖放流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妈妈,快看,鱼儿在水里游得好快,好惬意!”“是啊,你看那条红的鱼鳃一张一合的,还在使劲往河边游呢。”在梅县区丙村镇客都人家柚子洲头的河岸边,放流鱼苗的母女俩指着水中的鱼儿正开心地交谈。
草木葱茏,鱼儿欢跃。6月8日上午,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全国“放鱼日”广东梅州增殖放流活动在美丽的梅江河畔——梅县区丙村镇客都人家柚子洲头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陈文、梅州市政府副市长温向芳等领导,以及省农业农村厅、梅州市(县、区)等有关单位代表、社会团体、渔民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了现场放流。
本次活动以“增殖水生生物资源共建美丽生态梅州”为主题,采用“云放流”方式,线下放流线上直播,在梅江河增殖放流草鱼、鳙鱼、鲢鱼、青鱼、广东鲂等淡水鱼类约660万尾。
活动旨在进一步增殖梅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大梅江、韩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助力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增殖放流仪式启动,活动现场开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相关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志愿者、渔民代表等积极参与现场放流,一条条鱼苗沿着滑道游入梅江河。
据介绍,广东省今年继续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在梅州开展广东省“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将有力促进全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广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据统计,近日全省将增殖放流超7000万单位水生生物,通过增殖放流有效地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的修复。
“让水清鱼跃成为梅州境内韩江生态环境的鲜明标志,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造福全市人民。”温向芳在活动现场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梅州将以实际行动增殖水生生物、守护绿水青山,切实做好梅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历年最多?
近10年累计放流鱼苗近4000万尾
“今年增殖放流数量是梅州历年来最多,共计划投放1260万尾鱼苗,分四次投放,这次活动是第一次,现场共投放了鱼苗660万尾。”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叶雯雯告诉记者,此次活动邀请了志愿者、渔民、市民等广泛参与,在梅江河边播撒爱的种子,让更多人提高善待河域生态、保护河域环境的意识。
“这个季节是渔业繁殖期,也是在严格保护前提下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最好季节。”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执法监督科科长廖志刚说,自2017年以来,梅州市已连续4年在辖区韩江、梅江干支流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禁渔期从3月1日持续至6月30日,为期4个月,期间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在禁渔水域范围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记者获悉,在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将集中力量,加强巡查管理,严惩非法捕捞行为。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非法捕捞案件,一经发现,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符合刑事追责的非法捕捞案件,将移送公安机关,以确保禁渔期制度的顺利实施。禁渔期间在禁渔水域范围内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捕捞和养殖生产等需要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经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近年来,梅州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工作,积极通过放流鱼苗等方式,扩大鱼类种群规模,保持水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梅江生态平衡,进一步改善母亲河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以“美丽河溪”等内容的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和“美丽梅州·美好家园”行动,全力建设美丽梅江一河两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
据统计,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每年都会在梅江干流进行增殖放流活动,近10年时间,累计放流鱼苗近4000万尾,放流的品种包括草鱼、鲤鱼、鲢鱼、鳙鱼等。通过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人工补充了梅江流域内的鱼类资源,改善了鱼类的种群结构,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
“增殖放流促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增殖渔业已经成为梅州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通过增殖放流活动,能引发市民共同关注母亲河的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评估?
给鱼苗发放“身份证”追踪生活轨迹
一根根长约2厘米的黄色标杆打入鱼苗背部,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放入梅江河,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条鱼苗身上都有增殖放流活动发放的“身份证”,以此来跟踪它们的生活轨迹。
据悉,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有效措施,为了评价放流效果,必须建立和优化放流技术以及建立合适的标志技术方法。为此,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嘉应学院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通过体外的挂牌标志法和体内的金属线码标志法对放流鱼类的生长发育规律、数量变动规律以及短期迁移活动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对放流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对放流鱼种进行标志,然后过一段时间我们再进行回捕,看看鱼类的生长情况,数量变动的情况,以及它迁徙的规律,然后来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以及梅江河的生态环境。”嘉应学院生命科学院教授温茹淑说,为了建立科学的放流效果评估体系,掌握放流鱼种的生长发育和迁移活动规律,对放流鱼种进行标志显得尤为重要。
“采用体外挂牌标志法的鱼苗都留有电话号码,经常也会收到很多渔民的电话,告诉我们从哪个地方捕获的鱼种,然后我们再回收回来,根据鱼的个头、肠道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温茹淑说。
通过增殖放流,如今一条条“安家”梅江河的鱼儿正成为改善和优化梅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结构的行走“净水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市民也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中,成为维护河流生态平衡行动的“守护者”。
“想不到这次放生的鱼苗这么多,这里是梅州人的母亲河,我们要一起来维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生活更加舒心。”居住在梅城的王阿姨带着小孩专门过来参加活动,此前举行的增殖放流活动她也多次参与。“今天和女儿过来,也是为了让她感受下梅江河的美好生态,帮助她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看着一条条小鱼摆动尾鳍游向江中,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曾雄辉说,作为志愿者代表、民间河长,他号召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参与梅州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
新闻推荐
区“两会”上周胜利闭幕。会期虽短,但内容满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全力打造“三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