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 梅州“脱贫奔康梦”
梅州“脱贫奔康梦”
●撰文:林丽妙丘佳溢
精准扶贫档案是记录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的原始凭证,是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既记录着贫困户勤劳致富、脱贫奔康的每一个脚印,也见证着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帮扶下,一个个贫困村走向示范村的美丽蝶变。
从2016年建档立卡开始,梅州市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58633户15899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工作便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时至今日,通过翻阅当时建立的档案,我们可以看到各项帮扶政策的精准落地,看到贫困户、贫困村每年收入的增长,更能看到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今天是“国际档案日”,让我们一起通过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档案故事见证扶贫变化
一户一档记录脱贫脚印
走进梅县区松源镇镇扶贫档案室,记者看到,镇里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档案按照村分别贴上标签,被整齐地摆放在档案柜中。该镇扶贫办主任张奕仕告诉记者,这676份扶贫档案,记录着676个脱贫致富的故事。他随手抽出一个档案盒,翻开其中有点发旧的档案材料,里面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入户走访表、帮扶记录簿、产业帮扶相关材料、就业扶贫相关材料、脱贫验收核查表、退出验收表等一应俱全。
档案中的贫困户登记表显示,2016年建档立卡时,贫困户江海元家中2人,有一女儿因身体残疾辍学在家,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低于4000元。全家靠江海元本人打一点零工和种一点农作物维持生计。“这里所有的扶贫"第一手资料"都是扶贫工作组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经济收入后填写的,并结合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最终形成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依据,并制定脱贫计划。”张奕仕说。
针对江海元一家的情况,扶贫工作队为他们一家量身订制了三年帮扶规划:包括柚果种植帮扶、就业帮扶、技能培训、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购买医疗保险以及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等。通过这些帮扶措施的落实,在2018年和2019年,江海元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2万元。“从帮扶记录可以看出,扶贫工作组为江海元一家发放种苗、肥料等生产物资,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并为其购置一辆农用三轮车。在帮扶下,江海元一家种植柚树有150棵,年收益达1万元以上。此外,还推荐江海元到镇外包卫生保洁公司做卫生清运车司机,每个月都有2100元稳定的工资收入。”张奕仕说。
2019年10月30日,对江海元一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江海元在“相对贫困户退出核查表”中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这表明,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安全饮用水、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安全住房保障、有电用、有电视信号覆盖、有宽带网络覆盖等,不再是贫困之家,而是能够自力更生、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庭了。这一年,他们家的人均收入达20019元。
档案多元 见证致富之路
在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除了有贫困户一户一档的扶贫档案,广州市番禺区人社局扶贫工作队还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扶贫日志”“扶贫周报”和“扶贫成效年度报告”等扶贫档案。这本250多页厚的扶贫日志,向我们集中展示了扶贫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一线抓产业、改环境、换村貌的点点滴滴,是村子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的有力证据。“与冷冰冰的文字档案相比,形式多样、新颖的档案资料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和再现我们扶贫的各项工作。”驻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陈智军说。
仔细翻看这本“扶贫日志”,记者看到,7月31日,扶贫工作队到五华县转水和华城等镇学习小龙虾养殖;10月22日,帮扶单位和扶贫工作队又到梅县区雷甘村调研小龙虾养殖;3天后,也就是10月25日,湖中村小龙虾产业基地第一批2500斤虾苗正式投放……陈智军告诉记者,这只是湖中村推动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4年多来,他还先后引进了兰花种植、富硒水稻、标准化养殖蛇(药用)、光伏发电、高频变压器(村级扶贫车间)等项目,为湖中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经过努力,原村集体经济7000元大幅增长到25.8万元(全口径集体收入),该村也从“脏、乱、差”的省定贫困村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虽然脱贫档案即将画上句号,移交至各级档案馆,但档案里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58633户贫困户的新生活才刚刚起步,致富故事仍在延续。
档案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广东省档案馆驻兴宁市大坪镇兰亭村:出台办法规范档案管理
“贫困村档案”“贫困户档案”“照片档案”……在兴宁市大坪镇兰亭村村委的档案室内,一叠叠档案整齐地摆放在贴有不同标签的档案柜上,每份档案都标上了专属编码。2016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该村对口帮扶单位广东省档案馆与村“两委”开始着手精准扶贫档案创建工作。
作为档案部门,广东省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特色”,将扶贫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研究编制了《兰亭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管理制度。“兰亭村精准扶贫档案包括贫困村档案和贫困户档案,其中,贫困户档案包括贫困户申请、家庭情况、帮扶记录、脱贫验收等。”广东省档案馆驻兰亭村第一书记黄汉钿说,贫困户档案“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不定时追踪跟进贫困户情况,对档案进行更新。
规范的档案工作不仅真实记录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更让精准扶贫工作有据可查,不流于形式。“以前会出现贫困户拿了补助又不落实帮扶政策的情况,有了档案后,种了多少水稻、养了多少猪这些情况都要通过文字、图片"留痕",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黄汉钿说。
在帮扶队的帮助下,今年5月底,兰亭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精准脱贫档案工作也迈入新的阶段。接下来,兰亭村扶贫干部将继续用好档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广州市档案馆驻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
博士进村 档案“献智”
广州市档案馆的孟昭锋是一名历史学博士,也是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第一书记。2018年8月,他满怀期待,来到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开始了扶贫之路。刚到村里的第一个月,孟昭锋第一件事就是将村里的所有档案都看了一遍。“档案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档案资料的梳理,我逐步了解了扶贫政策,熟悉了项目流程,掌握了桃坪村的具体情况,对我之后的扶贫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孟昭锋说。
熟读档案、了解背景之后,孟昭锋便与村“两委”干部结伴,入户调查。“李仕泉、丘许泉、钟振苑养有蜜蜂,产出的蜂蜜销售量不高,一部分原因是包装过于简单,要重新包装;钟振苑、丘许泉有种植蔬菜的基础,可以考虑扩大种植,并与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保价收购……”在《桃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产业统计表》上,孟昭锋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写到其中。
为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扶贫工作队和桃坪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科学制定脱贫措施,一方面是为贫困户发放种养物资,开展种养培训,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是给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介绍工作单位。此外,桃坪村还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及通村道路扩宽工程,打开了农作物的销路,促进了茶园建设。
经过努力,2019年全村有劳力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万元,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收入比2016年增长了2倍,达到了11万元。“在整个精准扶贫的过程,我们很重视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一是继续为后来人"献智",二则为桃坪村留存"记忆",留下"历史"。”孟昭锋说。
新闻推荐
梅州市将打造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本报讯(记者林婉萍)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梅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首批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