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引领 梅县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助推苏区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 2020-06-01 06:56

在青葱创客实践室里,余顺欢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受访者供图

“小科学家”们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受访者供图

在刚刚结束的第3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斩获“广东省科协主席奖”“国家专利申请奖”等多项大奖,总体成绩位列梅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其中,该校初一级学生卓鸿邦发明的《智能自适应真空吸附爬壁机器人》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未来的希望就在青少年身上。

近年来,梅县区各类科普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完善、梅县区学子在国家、省、市级科技相关比赛中接连取得骄人成绩,便是梅县区大力推动科技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最好说明。

“接下来,梅县区科学技术协会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创新科普宣传形式,突出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等重点,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做好科技服务,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助推梅县苏区振兴发展。”梅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黄玉表示。

●何苑妮刘洪桥曾健锋

搭建平台

突出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

高精度3D打印机、绘图仪、机械臂小车、编程机器人……在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梅县区青少年创客基地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高科技产品。从一旁的照片墙上,可以看到“小科学家”们在此学习编程、捣鼓机械零部件研发“新产品”的画面。

“受疫情影响,线下的公益课程暂停了,但基地的老师们一直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发布实验视频,在微信群里交流沟通,让孩子们在家也能继续"动手动脑"。”基地负责人李聪会说。

2016年,梅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下称“梅县区科协”)联合梅州哆梦创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这一创客基地,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围绕“体验、实践、创造”三个阶段提高青少年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

成立以来,梅县区以该创客基地为依托,联合该区多所学校,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类主题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开发创客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科技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创造、创新”的理念中学习成长。

“我们结合当下"创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等需要举办了不少科普活动,均通过展示图片、科学实验、科普知识抢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李聪会告诉笔者。

在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的青葱创客实践室里,左边是上课区,摆放零散的课桌具有小组讨论的优势,方便学生交流和打开创新思维。右边是实践区,摆满了获奖作品。教室有别于传统课室的布置,整体设计看起来十分有创意。

“青葱创客实践室建立于2016年,从它创立开始至今,一直十分受欢迎。”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综合实践中心主任余顺欢说,学校投入50多万元打造这一创客空间,作为学校普及创客思想的平台,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实现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不少学生表示,青葱创客实践室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平台,成为了他们第二课堂最常来的地方之一。

近两年来,余顺欢已经带领学生参加了许多比赛,在刚结束的第3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由他指导的作品《智能自适应真空吸附爬壁机器人》将代表广东角逐国奖。走进他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奖状和证书,桌上也摆满了奖杯。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将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初中、高中整体素质的重要内涵。”余顺欢告诉笔者,除了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培训师资队伍也成了他目前的重要工作。“传统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我们需要更多专业的老师来共同推动梅县区科技教育的发展。”

服务群众

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技知识,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一场又一场科普宣传活动走进了社区,先进新奇的科技产品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大大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以前只在网络或新闻上看过,亲身接触、体验高科技还是头一回。”市民黄叔说,自从参加了几场小区里的科普活动之后,他才知道现在已经有了扫地机器人,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也由机器人代替,体会到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通过举办科普宣传活动、设置科普宣传栏、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方式,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科技知识送到家门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群众的科学素质。”黄玉介绍,目前,梅县区此类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到7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今年梅县区科协将以省“优秀科普示范社区”新城办事处锭子桥居委的模式为范本,全力推进镇、村两级建成“科普活动站”。

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区,梅县区科研人才不只待在实验室里,更要把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农技员来了!”近期,受高温天气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梅县区农技人员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为农村群众答疑解惑。

“下大雨的时候先施一次药,用的药一般以预防为主,最好用铜制剂,对蔬菜的病害预防效果很好,下完雨以后最好再用一次药……”在梅南镇蓝田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梅县区植物保护与检疫站高级农艺师李富正手把手指导村民吴伯如何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农作物后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吴伯告诉笔者,最近一会出太阳一会下雨,这种天气对蔬菜的影响很大,病虫很多,需要防治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幸亏有农技人员经常过来指导,按照农技员教的方法去做了之后,效果很好。

目前,梅县区正积极促成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积极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业站站长、“农秀才”、“土专家”等人才进入基层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科技支撑,让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全面推进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在位于梅县区扶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振声科技综合大楼里,笔者见到了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陈金德。

陈金德手中不断点击着鼠标,来回切换着多个画面,眼睛专注地盯着大屏幕,仔细查看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是我们研发的工程爆破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统,企业到爆破现场时通过我们的设备即手机APP,对现场人员进行点名和视频采集,爆破作业完成后,企业把视频信息上传到平台,公安部门就能自动获取爆破信息,实现对爆破作业现场的有效管控。”陈金德指着眼前的大屏幕向笔者解释道。

针对民爆行业中的监管难问题,陈金德和科研团队在2015年研发出了这一系统,通过采用“互联网+”、视频处理、GPS等技术,实现企业端和公安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对爆破作业进行高效的封闭式管理。

目前,该系统已在爆破作业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为公安部门的安全监管提供了便利,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金德告诉笔者,从一个技术落后的炸药生产手工作坊到涉足网络信息、农业装备和食品加工设备制造等10多个领域的行业领跑者,振声科技的秘诀和法宝正是坚持科技创新。目前,研究院的科研队伍已壮大到了20多人,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日前,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认定,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梅州实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这无疑是梅县区科技发展领域的又一重大利好消息。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揭牌仪式上,梅县区委副书记、区长温助民表示,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原则,坚持“项目为王、企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以“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为抓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用功服务企业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勇攀科技高峰,以创新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驻梅县区松源镇湾溪村第一书记巫小锦:从输血到“造血” 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2019年,贫困户何利玲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种植烟叶,喜获丰收。图为巫小锦(右)与何利玲(左)。受访者供图穿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