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 铺筑奔向小康“幸福路” 蕉岭县长潭镇上村村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南方日报 2020-05-15 06:41

上村村在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汪敬淼摄

上村村通过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实施,多渠道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图为上村村树葡萄园。汪敬淼摄

“去年冬修建的灌溉水圳,在今年的春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推动村内水圳全面修建……”蕉岭县长潭镇上村村的例会上,村两委班子就近期村里的工作进行讨论。

2016年起,作为省定贫困村的上村村由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时为南沙区农林局)和广东粤电长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口帮扶。通过引进树葡萄(嘉宝果)种植项目,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和手工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路。

据统计,2019年年底,全村有劳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59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4.3万元,全面达到稳定脱贫标准,2019年上村村贫困户脱贫率经县级核实已达100%。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派驻长潭镇上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诣峰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力度、一以贯之,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效。

因人施策精准发力有成效

汽车维修车间里,上村村社四片村民黄美开忙个不停。“最近一段时间,车辆维修比较多,收入也自然多了。每个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多的时候近万元。”说到这,黄美开笑了起来。

黄美开笑颜逐开的背后,正是上村村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2015年,黄美开一度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没有资金购买先进设备,成为村里贫困户中的一员,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有3850元。“自己也想脱贫,但就是动力不足。”黄美开说,家庭支出大收入低,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困境。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脱贫需要一以贯之,因时、因势、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通过工作队入户了解,结合黄美开的生产技能水平,上村村计划通过扶贫资金投入的方式,为其发展汽车维修喷漆业务提供帮助,补助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施、技术培训等,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他本来就有修车技术,我们便抓住这个重点,制定了帮扶计划。”上村村村支书张新荣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还通过以奖学金、助学金、学习用品、学费补助的形式,帮助其女儿入学,确保其女儿不因贫困而辍学。

“帮扶工作队这样帮助我,我不能辜负他们,所以更要努力。”如今,通过帮扶措施及其自身努力,黄美开家庭总收入已提高到65700多元,扣除支出家庭可支配收入近6万元,人均约2万元,实现脱贫,并成为村民中通过劳动脱贫的典范。

针对部分贫困户有多年的汽车维修、五金安装、家禽或水产品养殖等特长,从2016年开始,上村村每年均资助贫困户购买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为贫困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充分激发其“造血”功能。2019年共投入27.6万元,据统计该项措施为贫困户2019年增收达人均6000元。

夯实基础紧扣民生补短板

上村村位于长潭镇南部,下辖3个自然村共20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约1200亩,主要为水田。种植水稻也成为当地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过去,由于上村村原有的灌溉水圳因年久失修且大多数是非“三面光”水圳,渠面沉陷以及边坡失稳而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导致上村村的灌溉水圳灌溉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我们前期也接到不少群众的意见反馈,经过调研决定分步推进修建工作。”李诣峰告诉记者,灌溉水圳的升级改造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工程,也是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

2019年下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上村村党总支开始对村内水圳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村内田心、高松、沙尾、建新片区水圳全面完成“三面光”改造,投入资金共71万余元,建设三面光水圳2500多米。

改造项目前期经立项、设计、预算评审、施工招标程序,于2019年10月中旬开工,2019年12月上旬进行验收,12月中旬完成结算审核,项目全面结束。

水圳改造升级过程中,得到对口帮扶单位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和粤电长潭电厂的大力支持。71万余元的建设资金中,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提供帮扶引导资金40万元,粤电长潭电厂提供帮扶资金20万元。

“现在我们耕种方便多了,省了不少人力,计划下半年进行扩种。”村民刘大叔边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边说起了自己的脱贫计划。

此外,上村村还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上下功夫,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强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来来来,试一下刚采摘的树葡萄。”在上村村的树葡萄基地里,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2017年,上村村引进梅州市永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树葡萄示范基地40亩,建设资金约300万元,其中上村村投资60万元,每年收取12%(7.2万元)的固定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投资期为十年,十年后60万元本金全额回收。

“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另外一方面,通过产业推动脱贫攻坚。”李诣峰说,上村村发挥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发展树葡萄产业,贫困户共投入29.2万元(人均0.4万元)入股树葡萄园,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5%的固定收益,有劳力贫困户家庭每人每年可收入600元。

与此同时,上村村还投入20万多元购买树葡萄苗发放给贫困户在家中闲置的地方种植,由该公司进行回收,回收价由双方自行协商,但不得低于每年10%的树苗增值率,有效地保障了贫困户的稳定收入。

“今年3月份第一次挂果,现在是第二次挂果。我们的树葡萄每季每棵产出50-60斤左右,每斤价格在100元左右。”基地负责人林苑萍告诉记者,目前树葡萄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部分供游客前来采摘,效益可观。

“我们一家5口人,树葡萄种植收入就有3000元,另外镇里还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每个月也有2000元。”贫困户张连春笑着说,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信心,越过越感到幸福。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上村村通过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实施,多渠道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贫困户共有38人有劳动力,其中12人有固定工作,其余26人均以散工为主,基本实现人人有工作和持续增收。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产业带动力度和贫困户就业帮扶工作,脱贫不脱政策。”李诣峰表示,将采用长效与短平快相结合、传统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认真做好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效。

黄培强廖静宜汪敬淼

新闻推荐

梅州蕉岭县东岭村党建引领统筹 红色与绿色资源,打造脱贫“造血工程” 红色土地 绿色蝶变

在扶贫队的帮扶下,张连胜夫妇养蜂一年收入六七万元。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春去夏至,万物并秀。掩映于绿水青山中的梅州蕉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