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故乡行
●黄茵
新年伊始,有幸参加广东作家客家文化体验行活动,回到我的家乡梅州市梅江区,这次参观的若干内容跟自己的宗亲族人和祖屋有关系,期盼之下有着隐隐的兴奋。
我们一行人来到梅城东北角的客家公园,穿过盛开的梅花林,参观了客家博物馆、东山书院、黄遵宪故居、我的祖屋椿荫堂和江北老街。
虽为椿荫堂子孙,我却是直到2007年才第一次踏足家乡的土地。幼年时我常听祖父说起的家乡人物、客家话的儿歌,过去多少年我也没有忘掉。这些年每年回梅州给祖父母还有父母扫墓,慎终追远,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客家人来说,祖先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倘佯攀桂坊,参观黄遵宪故居和我们家的祖屋椿荫堂,想写写黄遵宪与我祖父黄干甫的一些往事:
一
黄遵宪(1848~1905)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我祖父黄干甫获得堂叔黄遵宪的赏识,是在晚清“戊戌变法”失败之后,那一年,祖父13岁。
戊戌变法前,光绪皇帝召见黄遵宪,问他:“泰西政治,何以胜中国?”黄遵宪答:“泰西之强,悉由变法。臣在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尚不如中华。”光绪皇帝闻言“惊喜天颜微一笑”,乃决定要重用黄遵宪。1897年,黄遵宪被派到湖南,先任长宝盐法道,后任按察使,和巡抚陈宝箴一起试行新政。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正式开始,8月,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他却病倒上海,一时未能赴任。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并宣布“亲政”,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9月28日,“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斩于北京菜市口。“百日维新”失败了,黄遵宪作为维新思想的理论家和宣传者,又是维新运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自然大祸临头。
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这时,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和日本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将他革职遣返故乡。
1898年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家乡嘉应州(即现在的梅州)。回首往事,思念旧友,心情非常苦闷,他写诗悼念谭嗣同,怀念梁启超。早有肺病的他,夜夜不停咳嗽,故乡早春的阴雨更加剧了他的病情。
黄遵宪回乡后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京城沦陷。这伙强盗还逼迫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黄遵宪得知消息,怒不可遏,挥笔大书《军歌》24首,寄给远在东京的梁启超,尽抒他心中的悲愤。
心情郁闷的黄遵宪,买了条小船,常从周溪河泛舟到梅江,有时也会散步到状元桥,驻足遥望黄沙嶂。每次走在这条路上,他都会经过椿荫堂。
二
椿荫堂离黄遵宪的人境庐不过百步之遥。
椿荫堂开基祖黄桃绶有五个儿子,黄江曾排行第五,清光绪时期赴京考中武举人,后出任福建巡检,汀州府丞。我的祖父黄干甫在黄江曾的十三个孙子中排行第二,生于1886年的他自幼聪颖,很受黄江曾的宠爱。
1899年,被罢黜回乡的黄遵宪开始在家乡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黄江曾不时去与这位官场失意却仍不坠名声的堂侄攀谈,有一次他还带上了孙子黄干甫。这时的黄干甫已在汕头岭东同文学堂上学,部分课程还是新式教学和日文,他见到大名鼎鼎的堂叔也不胆怯,应答如流还颇有些新见识,颇得黄遵宪的夸奖。
黄遵宪正在为筹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预备师资,要挑选一批人留学日本,黄干甫因此入选远渡东瀛。他先在东京读中学,后入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旅日求学期间,黄干甫结识孙中山等反清人士,他加入兴中会,继而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由此开启了他投身辛亥革命惊心动魄的人生之旅。也可以说,黄遵宪正是黄干甫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而此时,即将走完自己不平凡一生的黄遵宪,在梅城望着家中墙上悬挂的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悲从中来,他提笔写下此生的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
1905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58岁。
1906年,黄干甫学成归国,在嘉应官立中学任教,这正是堂叔黄遵宪生前对他的殷殷期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的光复浪潮奔涌。梅州的光复运动也箭在弦上,革命党人的焦点放在梅城清军巡防营的管带熊佐臣身上,如果他愿投械输诚,流血便可避免。在其他士绅游说失败后,黄干甫毅然孤身前往清兵巡防营谈判,成功说服管带熊佐臣率三百士卒弃械投降,至此梅州和平光复。
三
站在东山桥头,只见状元桥旁三株木棉树苍劲挺拔,掩映着古朴典雅的东山书院。我们走进东山书院,清代爱国志士丘逢甲的68字长联气势磅礴扑面而来:
“东下即天堑长江,淘不尽千古英雄,闲气钟人,伏处在草庐,谈道读经,海滨尚有无双士;山中知盛朝甲子,等养成一门将相,奇才应用,肃清遍寰宇,崇文尚武,儒行终能溢九州。”
东山书院负责人李月云向我们介绍说,上联盛赞的是这里的老师,而且是特指黄遵宪,因为他告老还乡以后,以书院为基地,创建了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培养了众多师资和爱国兴邦之士;下联则盛赞学子,历经一番“寒彻骨”,终能香溢九州。
据《光绪嘉应州志》载,东山书院曾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毁于战火,后经修复,当时书院主讲黄莘田之子黄基题写“东山书院”匾额。1904年,黄遵宪返乡后倡导新学,筹资修复,在书院创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于1906年竣工开学,此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修。
1912年,东山初级师范学堂与其他三间学校合并成为梅州中学的一部分。1913年,经县议会批准在东山书院旧址成立了东山中学,由此揭开了书院新的乐章。
东山书院负责人李月云在讲解之初提到黄干甫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先是在东山初级师范学堂任教,对东山书院助益良多。听了此话我十分感动,祖父没有辜负堂叔黄遵宪的栽培。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慎终追远,不忘初心。
新闻推荐
●荣玫“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