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飘来悠扬的琴声 ◇周泉林

梅州日报 2020-05-08 09:09

周溪秀色 摄影/夜色光明

每当我漫步于梅江河的沿江路上时,总能隐隐约约地听到从陶然居楼顶上飘来悠扬动听的琴声。那悠扬美妙的琴声,一般会在每天的上、下午那个时间段,我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引到去侧耳聆听琴声,听着听着就会有点入迷。我是个音乐迷,也是个听歌迷,但天生缺乏音乐细胞,只会听不会唱,虽然辨别不出是二胡、扬琴还是吉他、电子琴,听到的弹奏歌曲的琴声好像是时而挺豪壮的,时而挺委婉悠扬的。但听得出来是上了年纪的人弹出来的,因为听得出来不是激昂如《保卫黄河》那一种,而是属于独具悠扬委婉的那一种。有一天早上,旭日东升,阳光灿烂,我上楼顶去晾晒衣服,看见一位先生正在拉二胡,才发现他不是弹琴,原来是我听错了,而是在拉二胡,他在专心致志地拉,我在认认真真地听,同时也想起有一句话:“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想他们是正在创造自己丰富的艺术人生;为了不去打扰他的专心致志,我一边晾晒衣服,一边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吟唱着“东方红,太阳升……”,我没有去想什么,也没有去考究是哪位老年人如此“雷打不动”、如此执着、如此“不忘初心”,每当旭日东升阳光灿烂,他们俩分别都会向着东方拉起“东…方…红……”的曲目,那悠扬委婉的二胡声轻轻地飘荡在陶然居裙楼的上空,轻轻地飘进陶然居人的心田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不管是漫步在沿江路上,还是散步在小区花园里,总能经常隐隐约约地听到从陶然居楼顶上飘来悠扬动听的二胡声,心里想知道是哪两位老年人的“尊姓大名”?我便寻找机会去询问邻居,后来询问到在陶然居八区老龄歌舞文艺队担任文书兼主持的丘小荣女士,她高兴地告诉我说,他们俩也是住在同一楼栋的邻居,也是我们歌舞文艺队担任伴奏的丘先生、梁先生两位退休老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经常听到他们俩那二胡拉的其中有一首《红梅赞》曲目,“红岩上红梅开……”,那内容赞的是红梅品格与精神。记得第一次学唱《红梅赞》是在读初一上唱歌课的时候,丘泮林老师教我们唱识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那歌词、那音乐、那曲调,在那时就触动了我的心灵、灵魂与思想,令我动了爱梅的情思与情感,壮了积极向上的信心与信念。或许,这正是《红梅赞》的歌曲在后来成为红色经典的重要原因,也正是《红梅赞》的核心价值所在。

聆听《红梅赞》那激昂的旋律,使我在想陶然居地处梅江河东岸的梅塘湾畔,折射出拉二胡的两位老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说红梅,赞红梅,唱红梅,讲述红梅的故事,意在述志。其实,赞誉梅花,也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我也会经常在心里吟唱《红梅赞》,唱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一有机会,就自然而然地全情投入地唱出声来,既感动了我自己,也感染了其他人。那一字一句对梅的诠释,让我们与梅的情结渐渐地深厚起来。

聆听《红梅赞》那激昂的旋律,使我想起前些时候看到的南方日报发的散文《满城梅花满城诗》,也让我联想起前些时候荣获梅州日报举行的“向丽杯.诗画梅江”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揭晓二等奖的李龙华先生的作品《与梅江书(组诗)》,其中《梅塘湾记》就是专门描写陶然居所在地的诗文:

“梅塘湾在上水。河滩、芦苇荡

积水林地随月光沉浮,时隐时现

钓翁、猎手、赶夜人不期而遇

随手捞起水草和圆木,点燃篝火

把鸬鹚赶上竹排。把瘦骨嶙峋的风赶上岸。赶过野草、野花、野渡

守夜者

和他的帽子。经过古梅树时

一千朵梅花应声而开”

阅读后,让我们倍感亲切!也让陶然居人倍感亲切!更会让梅江区人、梅州市人倍感亲切!正是散文作者所言:满城梅花满城诗。

新闻推荐

“挡路”多年违建终被拆除 客都小学侧“瓶颈路”将被打通群众出行更方便

富都路违建拆除现场。(张爱飞摄)本报讯(记者张爱飞特约记者曾仕谦)昨日上午,市区相关部门对富都路客都小学侧的一处违法建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