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街道 红杏坊有红故事 老城区有新文章
●本报记者叶惠玲
通讯员李春霞
在梅城,有一个名叫“红杏坊”的地方,这里有各具特色的古民居,背后蕴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人文故事。这个古文化街区,历经风雨三百余年,依然在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
近年来,梅江区西郊街道围绕“康养胜地,和谐西郊”的发展目标,盘活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强化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健康+”文章,致力于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古迹异彩纷呈
红色资源促振兴
走进西郊街道萝卜坪、十甲尾、长巷子一带,一条条狭长的巷子纵横交错,散落的池塘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包围,联科第、醉经居、仁风楼、贻谷楼、鹤和楼、节操楼、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这些建筑的名称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这里就是人文秀区红杏坊。在黄泥墩社区内的一口池塘前,有一座写着“鹤和楼”三个俊秀大字的老屋,为三堂一横枕式走马楼结构建筑,门楼梁檐瓦底左右有彩绘立体灰塑双狮装饰,墙壁彩绘荷、松、仙鹤、梅花鹿等精美图案。这里是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梅州教育界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梁伯聪的故居。
在红杏坊,像鹤和楼这样精美又有故事的建筑比比皆是:乾隆时期的“联科第叶屋”,中国科学院生物部医学院士梁伯强的故居“贻谷楼”,清代私塾活泉书室……
在新城迅速崛起的今天,见证客都文脉的古建筑有其存在的价值,是梅州城区乃至整个客家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依托红杏坊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优势,西郊街道将大力谋划红杏坊历史文化片区活化利用项目,内外兼修打造红杏坊历史人文秀区,将红杏坊打造成用脚步丈量文化,用心灵感受文化的地方。
红杏坊有深厚的客家文化,更有许多红色记忆。在革命战争时期,百福堂便走出了苏维埃中央军委首任部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近年来,朱云卿故居成了集干部教育培训、小学生研学实践、名人名居游览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中华街8号店铺内,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给墙角贴瓷砖,这里将成为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房屋的鉴定和加固,二是装修,三是陈列布馆。目前我们即将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施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陈列室有两层楼,一楼主要有浮雕壁画、雕像、人物事迹物品等的展示,二楼则是作战指挥部沙盘以及影像投影展示。
据悉,西郊街道接下来将加快推进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策划朱云卿纪念公园项目,不断扩大故居教育影响力,示范带动红杏坊客家风情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把名人故居(旧居)保护修缮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结合起来,让名人故居 “活起来”,充分展示梅江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着力城市建设
居民生活美如画
近日,记者来到西郊街道桃西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面,树木间矗立着几栋楼,村里还新建有小公园。住了几十年的村民李婆对现在村里的改变很是喜欢。“最喜欢的就是村口那条道路靠河的一边加装了护栏,这样我们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
近年来,西郊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两美”行动和“创文”工作,对辖区“脏乱差”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提质升级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桃西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车管所至村委会沿路环境景观提升工程、桃西小学至桃树下总长500米村道硬底化建设。
“几年前,这里就是3个臭水塘以及大片的荒废菜地和杂草,路也仅有1米多宽……现在全都大变样了。”家住长巷子的周淑霞说。
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的珍珠公园,绿意悠悠,道路宽敞整洁,杨柳长长的枝条垂到湖面,风吹过,好一幅碧波荡漾的画面。这个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的公园,人工湖、健身文娱广场、停车场、户外健身仪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周淑霞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公园建成以后,她每天都要在这里锻炼两个小时。“看着都心情好,总想来这里走走。”
“现在疫情缓和了一点,就带小朋友出来锻炼锻炼,这里环境好,空气也好。”在珍珠公园中间的空地上,徐叔带着家里的三个小朋友正在运动。接下来,西郊街道将通过珍珠公园来辐射周边社区提升,打造黄泥墩社区党建示范点。
提升居住品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是城市更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梅江区的微改造项目正在向纵深推进之中。勤力苑小区是西郊街道的老旧小区之一,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属于无物业、无保洁、无保安的“三无”小区。小区内房屋多为步梯房,大部分房屋都存在屋顶漏水、外墙破裂、水管老化等现象。除此之外,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差。
5月,勤力苑小区将启动改造。在之前召开的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会上,小区居民们对老旧小区改造表达了自己的改造意见。“期待早日改造好,不要再乱停乱放,违规摆卖,只有小区环境变好了,我们居住得才能放心。”租住在这里的吴姨对记者感叹。西郊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西郊街道将积极探索实施“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从细微之处着手,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共建幸福和谐社区,扎实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凭借区位优势
做好“健康+”文章
健康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发展康养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西郊街道辖区内医疗体系较健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我一般看病都是去市人民医院,坐公交车仅需15分钟。”家住西郊街道黄塘村的罗伯对记者说。
新峰路因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及其停车场相邻,被人们称为市人民医院“生命通道”,然而这条“生命通道”因车多路窄,还是条“断头路”,常年来遭受到大家的“吐槽”。小车司机钟伯说,“如果我要送货到医院,早上5点钟就要出门,不然堵上两三个小时都有可能。”
为了改善这条“民心路”,2019年10月,新峰桥至G205道路建设工程(新峰路)提前40天完成房屋征收签约任务,在短时间内实现开工。道路建成后,将连通广梅北路与205国道,打造新峰路、205国道、黄塘路及广梅北路大循环,有效缓解市人民医院周边的交通压力。同时,西郊街道也对新峰路东段现有路面进行拓宽,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该道路南端路面及人行道已进行开挖,预计近期可完成路面拓宽。
除了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西郊街道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梅江区老干部大学项目建设。据悉,该项目是解决江北片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问题的重要举措,对提高该区养老服务水平、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积极发挥辖区医疗资源丰富、教育体系健全、发展空间广阔等"医教研产"优势,多维度争取支持,改造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加快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同时谋划新项目,壮大发展"医康养"板块经济。”西郊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郊街道凭借环市路、广梅路、新峰路、黄塘医院“三路一院”等基础禀赋,大力推进以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为主的产业项目,协助推进商贸城、汽车城等项目尽快落地。
新闻推荐
“挡路”多年违建终被拆除 客都小学侧“瓶颈路”将被打通群众出行更方便
富都路违建拆除现场。(张爱飞摄)本报讯(记者张爱飞特约记者曾仕谦)昨日上午,市区相关部门对富都路客都小学侧的一处违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