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以产业特色擦亮扶贫成色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梅州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将全力以赴确保现行标准下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退出,力争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本报今日起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特别报道”专栏,对梅州市三年脱贫攻坚战的成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刘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增收的问题。2016年以来,梅州市通过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共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48万个。
产业扶贫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更要向深、向远发展。梅州市立足本土优势精选特色产业,完善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了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兴宁“陈小鸽”、五华高山红薯等品牌扶贫主体,培育了全省最多的14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颇具梅州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彰显出梅州产业扶贫的成色。
村村联动
抱团发展集约化
“把公司推广到别的村去发展产业,你就不怕抢了本村风头吗?”有人问。
“不怕,只要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我愿意去做。”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道驻兴宁市新圩镇大村村第一书记郑狄杰答道。
去年5月郑狄杰驻村后,联合村里的兴宁市四季美农业有限公司,启动果蔬加工项目,建成农产品从储藏到加工的全链条配套,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和村民内生动力。“但是,今年初我猛然意识到,原有产业已经用去了村里的1200多亩地,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整合外村土地和其他资源。”郑狄杰告诉记者:“于是我找到邻近的河口村合作,双方一拍即合,现已规划了500亩地合作开发。”
今年以来,梅州市进一步加大了产业扶贫村村联动统筹指导力度。以大村村为例,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指导广州驻兴宁工作组积极动员其他省定相对贫困村的帮扶单位,就近以片联动对接龙头企业,或以品联动对接龙头企业生产拳头产品,进行集约化发展。
跨村、跨镇整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走合作化、商品化、市场化道路,是梅州市扶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添底气。
目前,兴宁的肉鸽养殖,蔬果、丝苗米种植,无花果、食用菌和有机红薯种植加工等村村联动格局已初步形成,涵盖2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其他县(区)也大胆激活要素、整合资源,进行适度规模的联动发展,争当脱贫攻坚排头兵。
延长链条
转型升级提价值
“一亩地种出来的红薯,肯定有大小、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只收购上等的,而对质量较差的不管不顾。”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运锋说起发展深加工的初衷,充满了对农户、贫困户的责任感。
生长地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五华高山红薯产业的主要推动企业,2018年与五华县的35个村展开合作发展高山红薯产业。虽然统一了种苗、农资、技术,但受自然条件影响,高山红薯的产出仍分为多个等级。“为此,我们开始分类销售或加工,从作坊式生产红薯干、红薯粉,到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研发出红薯粄、红薯粉丝、米饭伴侣、红薯饼干等10多个品种。”蓝运锋告诉记者。
产品多样了,价值提高了,生长地公司又统一了包装、品牌、销售,实现全链条的标准化,还为农户、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农机和生产管理、农产品供应链服务等,授人以渔。目前,该公司带动40个村参与高山红薯种植,其中省定相对贫困村19个。
打通产业链,就是构建脱贫的“绿色引擎”。梅州市扶贫产业通过注入技术力量,加强研发包装,配套产业支撑,培育地域品牌,做大做强“特”字文章,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推动扶贫产业由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让贫困户摸得清市场、看得见希望、鼓得起钱袋。
利益联结
多种渠道拔穷根
村村联动、延长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等只是路径,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实现“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带动14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参与肉鸽产业的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成立金鸽产品深加工研发团队、建立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肉鸽研发中心,形成了从鸽子蛋、鲜活成鸽到冰鲜生鸽、即食熟鸽的完整产业链,成功打响了“陈小鸽”品牌,还创造性地在鸽棚上搭建光伏电板,实现“农光互补”,为省定相对贫困村增收再添新路。
“贫困村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与我们共建肉鸽扶贫产业,2017年至2020年的入股分红总额可达到200多万元,惠及500多户贫困户。”金绿公司总经理陈伟波告诉记者,他们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鸽、饲料、技术指导、保价收购和就业岗位、贷款担保等,为贫困村提供鸽棚并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目前我们在"陈小鸽"中主要有5种收益方式,2019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有了稳定长效的收入来源,脱贫成果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升。”珠江集团驻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第一书记耿素秋说。
发展过程中,梅州市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共进退”的联结机制,让特色扶贫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产生质的变化,实现产业发展、企业提效、贫困户增收的多方共赢。
新闻推荐
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梅州站)全力做好专业用心服务 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家庭和谐
●本报记者林仪在梅州城区,许多人都知道有个地方专为有需求的妇女群众提供权益法律保护、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并运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