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推进“平安之乡”建设 梅州政法机关打造亮点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梅州日报 2020-04-17 09:14

检察机关为青少年开展法治课,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市检察院供图)市公安局打造一批红色派出所,进一步提升“软实力”。 (市公安局供图)民警在多元警务联勤中心研究案情。(五华县公安局供图)丰顺公安民警通过合成作战平台的帮助侦破案件。 (丰顺县公安局供图)

2019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以项目化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之乡”建设。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全市政法机关共选准32个创新实践项目,以精细施工铸就精品工程,努力打造梅州政法工作亮点和“梅州模式”,推动政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李盛华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夯实平安之基

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梅州将资源往基层下沉,以实践创新项目为抓手,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夯实“平安之乡”建设基础。

大埔县依托百侯镇“三中心一基地一场馆”(即党群服务中心、政法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陶行知教育基地和家风家训馆),探索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治支撑的“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

平远县以村民理事会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理事会主导、民众参与”原则,创新推动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社会治理模式(一带即党建带动,一法即活化利用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四参与即广泛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议事、参与调解、参与建设、参与治理),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一带一法四参与”模式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案例还入选了《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汇编》,在“礼赞祖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暨第五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上推广。

五华县以“平安村(居)”建设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借助喇叭村村响、平安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创新特殊人群监管服务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农村矛盾纠纷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多以及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频发的势头。据统计,2019年,该县农村地区发案227宗同比下降12%,公安机关借助平安村(居)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15宗。

常住人口10多万人的梅县区程江镇既有城市建成区,又有农林水俱全的农村,是名符其实的城乡接合部,原有的村一级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有需要。梅县区在开展“平安之乡”实践创新活动时,以程江镇为试点,探索社区管理新举措,专门成立社区管理办公室,开展社区文明建设、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等工作。社管办从2017年10月成立到2019年上半年共受理矛盾纠纷182宗,解决180宗,排除安全隐患23宗。

梅江区在长沙镇大密村开展“五风”(党风、政风、乡风、民风、家风)助推乡村振兴,“五治”(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建设“平安之乡”的实践创新项目。其中,区司法局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在建1个以退休司法所所长俞职昌为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以实现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区妇联充分利用大密村原有的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设立婚姻家庭调解示范点,6名兼职调解员围绕婚调、家暴等热点话题,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家庭教育讲座、妇女法治进村居宣传咨询等活动。

法院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大埔法院把创建“无诉讼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审判质效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村居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组建了一支以法官、村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2019年累收民商事案件1381件,审结1322件,结案率95.73%,调撤率56.05%,结收比保持在合理区间。

“智慧政法”赋能平安建设

梅州的平安离不开政法机关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智慧政法”不仅在打击违法行为时大显神通,在日常生活中所筑的安全藩篱也非常坚固。

2019年初,市公安局和五华县公安局围绕“智慧新警务”发展新趋势,运用科技思维,坚持向科技要警力,通过科技力量弥补校园安防建设过程中警力不足、覆盖面低等情况,探索在五华县456间学校开展“护苗工程——智慧校园安防建设”,打造智能化安防系统,破解校园安防难题。据统计,2019年,该安防系统共拦截白名单外人员263人次,发现可疑重点人42人次,初步达到建设预期的目标效果。此外,五华公安组建多元警务联勤中心,在大庆安保、扫黑除恶以及“飓风”等专项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数据研判落地协破案件283宗,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1人。丰顺县公安局结合实际打造“丰顺公安合成作战平台”,深度整合公安、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打击效能,成功破获“7·05”等重大吸贩毒案件,现发命案实现全破,并全面完成涉黑恶逃犯追逃任务。

司法行政机关也强化科技手段运用。丰顺县司法局共投入180万经费保障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县级指挥监控中心和视频会议督查系统已和全县16个司法所实现联通,接入率达到100%,实现市、县、镇三级网络平台有效对接。该局改变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方式,全面佩戴电子定位手环,用技防措施增补人防手段的不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局依托智慧矫正平台,确保所有矫正对象身体无异常,在管在控。

市法院、检察院等也不遗余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市法院不断完善网上立案配套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议,加快推进办案无纸化工作,“让信息化多服务,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诉讼。截至2020年3月17日,梅州法院网上立案申请数量为2938件,其中民商事案件1483件,申请执行案件1455件。市检察院开发集受理举报、宣传公益诉讼功能等为一体的公益诉讼APP系统,助推公益诉讼工作进一步发展。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89件,提出检察建议387份,提起诉讼9件。

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

在全市政法机关推行的众多实践创新项目中,保护未成年人是重要内容。政法机关多措并举,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针对辍学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多发的情况,蕉岭县委政法委牵头召集公安、检察、司法、教育等部门召开会议,对全县重点青少年问题进行集中研判,并取得县委县政府支持,拨款10万元购买社会服务帮教问题青少年,促使问题青少年重新塑造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顺利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市检察院设立“青春之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区,梅江区检察院、兴宁市检察院、蕉岭县检察院、大埔县检察院分别打造了“向阳树”“护苗行动”“朝阳”“七色花”未检品牌,推进未检办案专业化。检察机关探索涉案未成年人上下联动帮教模式,如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陈某,由市检察院与兴宁检察院上下联动、共同开展监督考察,充分发挥社工的作用,制订帮教计划。经8个月的监督、帮教,陈某遵守帮教规定,无再次违法犯罪行为,“三观”得到纠正,通过综合评估,最终对陈某作出不起诉决定,陈某得以不带标签顺利回归社会。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为53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自行或督促开展社会调查69人次,封存84件116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文化建设增添平安深度

近年来,梅州政法机关通过坚持“短期靠重典、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的思路,在社会治理中厚植传统文化,走出一条符合市情、长治久安的特色之路。

政法机关在实施平安创新项目时也注重文化的影响带动作用,为平安建设增添深度。大埔县在虎山公园注入法治文化元素,规划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全民普法实效。该县依托百侯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百侯人民引以为傲的翰林文化、祠堂文化,以“谷诒堂”(一腹三翰林之父杨之徐故居)为基础,打造集思想引导、礼仪文化、道德教化等内涵于一体的家风家训展览馆,着力培育和谐、友爱、淳朴、文明的乡风民风。

作为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的红色资源丰富,并得到有效挖掘利用。市公安局通过组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是“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以此进一步鲜活公安党建文化,努力锤炼“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选定大埔县公安局三河派出所和梅县区分局雁洋派出所作为全市红色派出所示范单位,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和人文优势,形成示范引领,在全市掀起红色派出所建设热潮,进一步提升红色派出所“软实力”。

平远县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把程旼文化与原有村民理事会深度融合,活化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在议事、调解、建设、治理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在解决一宗祖坟纠纷问题过程中,长田村村民理事会主导逐户开展劝说化解工作,引导村民换位思考,在情、理、法框架内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避免了丘黄两姓宗族发生进一步冲突。

梅州政法机关以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的效果初显。2019年,梅州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获全省“双第一”,并再次荣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据了解,接下来,梅州政法机关还将以创建首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继续创新实践,打造更多具有梅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助推“平安之乡”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果。

新闻推荐

国家安全 匹夫有责

■邱发平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