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发展排头兵 迸发乡村新活力 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激发基层党建活力,逐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 2020-04-15 07:41

杨屋新村已建成11栋富有客家风格特色的农民新居,并完善配套了综合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汪敬淼摄

杨诚在察看长势喜人的黑木耳。

汪敬淼摄

驱车进入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一条干净宽阔的道路穿梭于乡村之间,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我们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环境好了,路面上看不到垃圾,池塘里的水也变干净了。”叶田村村民王阿姨说,在经过进一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后,村民已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村庄环境的变化。

这只是叶田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小片段。

近年来,叶田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蕉岭县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从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探索宅基地合作模式、规范农村建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力,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叶田探索”。

●邱珂娜廖静宜汪敬淼

强队伍

党员带头拆旧房共建美丽新农村

走进叶田村车三村民小组(杨屋),笔者便被眼前一排十几栋具有客家特色民居所吸引。青瓦灰墙,红木色大门点缀其中,还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公园,与之前杂乱无章的老旧房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原本这里是一片废旧闲置的老屋,为有效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合作模式,这两年在叶田村党总支的指导下,我们发挥村民理事会桥梁纽带作用,在坚持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引导群众拆除了危旧房屋并集中规划建房。”广福镇叶田村公共服务站专职人员、杨屋村民理事会会长杨诚说。叶田村党支部充分调动村民理事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主动拆除闲置危旧老屋,经重新整合后连片统一规划建设农民新村。

近年来,杨屋村民理事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学习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经内部讨论、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发现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合作,建设农民新村是最符合本村民小组实际的,在与村民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拆除杨屋村2000平方米、共23户老旧的房屋。

“刚开始拆迁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有村民不愿意拆除。”叶田村党总支书记钟钦荣说,关键时刻,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车三村民小组(杨屋)党员杨志平得知情况后,主动带头拆除自家200平方米的旧房,还积极做好左邻右舍的思想工作,为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村民也纷纷表示积极配合,用实际行动支持叶田村新农村建设。“志平率先带头拆除旧房,还把他们家比较好的地块让了出来,作出很好的表率,也让我们能够顺利推动新村建设。”钟钦荣连连称赞。

有几户村民在房屋位置选定上发生争执,为此,作为村民理事会会长的杨诚也决定将自家和亲戚家的房屋选址放到最后,主动把原先自家地段好的位置让出来,耗时两个月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多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村民理事会议、户代会等形式,车三村民小组(杨屋)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目前,新村已建成11栋富有客家风格特色的农民新居,并完善配套了综合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更多村民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优环境完善生活垃圾治理扮靓村容村貌

“要想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首先要把环境卫生搞好,而这恰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钟钦荣说,通过长期综合整治,叶田村奋力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叶田村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突破口,通过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实现村容村貌质的飞跃。“我们构建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户"三级责任体系,引导村民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习惯,推进"垃圾不落地",实行了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制度和村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村民自觉做到分别分类。此外,我们村还聘请了4名专职保洁人员,主要负责维持村内公共区域的卫生。”钟钦荣说,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建立叶田村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覆盖。

“厕所革命”也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之一。叶田村针对农村“露天粪缸及旱厕”陋习,深入宣传引导,“一户一卡”全面推进叶田村户厕改造任务。“我们实施了全村6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目前已经完成2户的试点工作。”叶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先进说,该村正积极建设村级无害化卫生公厕,完善户厕长效监管机制,保障村民身体健康,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创新标杆村容,该村以开展美丽家园大行动为载体,持续开展清洁“三清一改”行动,着力整治“六乱”,实现“五清楚”,对村内的所有顽固卫生死角、村民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的垃圾、杂物等进行了全方位持续地深入清理,并对清理出来的场地合理进行微改造,改善了乡村风貌。“我们村这种盘活整合农村闲置危旧房屋的土地资源,统一配套建设农民新村的做法,也辐射推动周边自然村人居整治工作。”钟钦荣说。

兴产业

因地制宜谋发展激活农村经济

今年元旦期间,第三届广福镇特色美食节热闹“开席”,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在叶田村富硒黑木耳示范基地,众多游客下田采摘新鲜的黑木耳,好不热闹。“黑木耳挺有营养的,家里小孩也爱吃,带小孩来体验采摘。”游客黄先生说。

笔者来到示范基地,只见成片的黑木耳菌棒一字排开,黑木耳一个个探出小脑袋,长势十分喜人。“去年11月开始种植,元旦的时候收成了第一批,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批了。”杨诚说。

眼前这5亩地的富硒黑木耳示范基地,是叶田村探索的“产业兴村富民”的一条新路径。

“自从我们镇广育村黑木耳"走红"后,我也心痒痒的,去年9月,我参加了黑木耳种植培训并加入食用菌产业专业合作社,想着尝试种植一两亩地的黑木耳。”杨诚说,正是看到了黑木耳的产业发展前景,他通过广福镇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担保,拿到一笔创业资金。

“在广育村合作社的担保下,去年11月我向农行申请到24.3万元的贷款,决定扩大到种植5亩地。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土地合作、劳务合作等,加快木耳产业发展,推进土地、劳务、资金、产业、组织为核心的全要素改革。”杨诚说,这几批黑木耳的收成都还不错,目前干木耳产量达到5500斤左右,接下来还会有收成。

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叶田村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在黑木耳示范基地,一个个“党员种植户”的牌子立在了一排排的黑木耳种植地前,“我们有6名党员参与了黑木耳种植,我们不是说牌子下到田里去就可以了,一定要亲力亲为,自己种植、自己管理、自己采摘,才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黑木耳。”钟钦荣说。

据悉,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叶田村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以“党建+土地+劳务+资金合作”的新模式,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加村民收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叶田改革实践新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叶田村乡村振兴发展。

“目前我们准备集约30亩的土地种植黑木耳,现在已经有5到6户村民有意愿加入进来。”钟钦荣说。

新闻推荐

蕉岭县金山村因地制宜引进企业发展白及产业 种植中药材 脱贫有“良方”

村民忙着给白及除草。(钟小丰摄)●本报记者廖键“2015年村里发展白及种植,我利用农闲时间在种植基地上班,一年下来能有上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