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云游”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很多人取消了旅行的计划,但内心里还保留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于是,“云游”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这个云游不是我们想象中世外高人的那种悠然之态,“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菴人”,亦不是有大神通的人的出行方式,如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而是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放于网络平台与网民共享。有了这些资源,某处名胜古迹有哪些代表建筑,各有什么来历,宅在家中的我们也能一清二楚。由于那些录音由专业人员录制,故而跟听导游讲解并无不同,资料库里的图片和文字,也比我们漫无目的游览时所见要细致、深入得多。当然也有差别,比如我们不能用手机或者相机给它留一张照片,不能在景区的某个小店里买一根冰棍吃,买一个纪念品、一张明信片寄与友人。但总体而言,也算不错了。
能够“云旅游”,当然也能“云赏花”“云赏月”。其实,“云游”也好,“云赏”也罢,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借助于网络,我们还可借助于书本。今天的人都梦想着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古时候的人想旅行时常常说走就走。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读书人都曾有过漫游的经历,李白,杜甫,苏轼,徐霞客,袁枚,黄景仁……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或将游览所见的感受写于笔下,或者酾酒临江,凭吊古人。黄鹤楼,滕王阁,曲水流觞的兰亭,几乎每一处古迹都有他们的笔墨存在。于是,我们虽然不曾亲至,但是读着这些诗句,脑海里便会对那个地方形成一个模糊的轮廓。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有些地方我们曾经去过,也许,有些地方我们想在将来某一天去。有了从云端获取的消息,去过的地方我们可以重温,未曾去过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前做攻略,等疫情过去,背上背包,在现实里一探究竟,感受实地旅游与“云旅游”的区别,想来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潘玉毅)
新闻推荐
梅州第二、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休整 30名战疫英雄回家了!
队员们结束休整相互告别。(钟小丰摄)●本报记者林丽妙刘润涛刘巧出征还冬日,归来已清明。昨日上午,梅州第二、三批支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