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 237个格织好一张网 铸牢防疫复产防线
在广东嘉应制药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快速分拣药品。钟戈摄
志愿者当好出入口的“守门员”,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何志林摄
清明节前夕,梅江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钟永营深入到梅江区金山街道碧桂园社区的网格中,为网格内的群众分发《取消祭祀倡议书》。从疫情发生到现在,钟永营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网格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了。
作为梅江区党员先锋队队员中的一员,钟永营下沉一线,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精准排查、资料派发、测量体温等疫情防控工作。这是梅江区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钟永营在他所在网格内工作的同时,梅江区237个网格也在高效运转。
疫情发生以来,梅江区坚持党建引领,从区委、区政府到社区党支部快速衔接,用扎实的基层领导力,依托网格化管理,织就一张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居民的疫情防控立体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有效运转。
●梁时禹曾仕谦钟伟才李舒李春霞
党建引领特色党支部凝聚战“疫”合力
寒冷的1月,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梅城人民平静的生活,也对梅江区的基层治理体系发起了挑战。
作为梅州市的中心城区,梅江区城镇化程度高、人员流动密集、人口组成复杂。随着城市的扩容提质,现代化住宅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林立,众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新居民。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住宅小区管理不规范带来的基层管理挑战等问题渐凸显。
比如梅江区金山街道碧桂园社区,该社区居住了约1.5万名居民。据了解,这些居民不少是近年来新入户梅江区的居民,有创业者、教师、退休人员等,居住群体复杂、主体多元、需求多样化。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破难题,这是碧桂园社区给出的答案。在实践中,碧桂园社区打破传统党组织“一元发展”的模式,探索创新“1+N”模式,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统筹链接辖区单位、行业及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成立了“党建指导联盟”“健康平安联盟”“教育成长联盟”“诚信经营联盟”四大联盟,让“党建+物业+志愿服务”模式焕发新活力。
面对疫情,碧桂园社区第一时间组织“党建联盟”、辖区责任单位、企业和相关组织,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6个居民小区开展全面防控工作。碧桂园社区共设置了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一名网格长和数名网格员,1月23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结束后,4个网格便开始高效运作。
“按照责任分工,我们将联盟成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防疫点检测、场所消毒、宣传提醒。”金山街道党工委挂点碧桂园社区工作人员梁旦说,“按照网格划分,我们安排成员入户排查登记湖北来梅人员、外市来梅人员及发热人员等,同时做好湖北来梅人员、外市来梅人员的居家隔离观察、健康登记、生活关怀、心理疏导等工作。”
328,这是碧桂园社区外地返梅人员的数量;66,这是湖北返梅人员的数量。在四大联盟的协作之下,这些数字在短时间内便被清楚地记录在碧桂园社区“登记排查表”上。
疫情高发期,梅州各地都面临防疫物资匮乏的问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各“联盟”单位纷纷发挥自身优势,为辖区提供暖心支持。
“党建指导联盟”中的梅江区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支持1万元防疫工作经费,梅州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梅州市新顺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捐献了一批医用酒精、消毒液、消毒粉等物资;“健康平安联盟”中的碧桂园物业梅州分公司大力支持碧桂园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宣传、排查、重点人员稳控、公共区域消杀等工作中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认真做好“勤务员”;“诚信经营联盟”中的梅州市先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捐献了一批医用酒精消毒液和免洗洁手液等物资。
党的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党的执政根源。在梅江区,哪里有社区,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楼盘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梅江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筑起强大战疫堡垒。
头雁领航干部带头群众志愿共筑防线
“钟书记,早上好!来家里喝杯茶吧。”“钟书记,我这几天有空,防疫监测点还缺人吗?我可以去帮忙。”在梅江区长沙镇墟镇社区,党支部书记钟永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收到居民热情的问候。
这一份信任,积累于钟永红日常的群众工作之中。
墟镇社区拥有一条长2.5公里的河堤,这里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晚饭过后,居民们纷纷来到河堤,有的在慢跑,有的在钓鱼,有的在谈笑风生。
而在半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泥泞之地。为了改善社区面貌,丰富居民生活,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钟永红带领着社区干部打造了这个社区地标性建筑。“我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说他们让地、拆除鸡鸭舍、拆除老屋。”钟永红说,“起初还有些居民不是很情愿,河堤修好之后,他们纷纷表示河堤修得好。”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积累下来的信任,让墟镇社区筑起一条群防群控的防疫线,将病毒挡在社区之外。
“大年初五,我在社区居民微信群里招募防疫志愿者,消息发出去1个小时,便有60多位居民响应。”钟永红说。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墟镇社区组建起了一支42人的防疫队伍,既有驻守在社区防疫监测点的“守门员”,也有深入到居民家中的“大侦探”。
蓝田是墟镇社区一名志愿者,每天早上7时,他总是会出现在社区的防疫监测点。“钟书记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在她带领之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只要她召唤,我们必回应。”蓝田说。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的各种政策,都需要经过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来传达、落实到每一位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而言,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民生福利改善。
疫情发生时,梅江区128名村、社区书记冲锋在前,充分发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精神,与群众携手同心,让战“疫”堡垒更坚实有力。
助力复苏基层力量推动复工复产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有序复工复产的前提,是城市复苏按下快进键的保障。在经济社会回归正常的过程中,基层党支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城市复苏反应式中的反应物,也是助力反应的催化剂。
作为梅州市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区内建筑工地星罗棋布,既有主要道路、城市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商业街、住宅小区等城市提档升级建设。
在三角镇坜明村内,光是住宅小区建筑工地就有4个,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在梅务工的外地人员需要进入到社区内。“返程大潮开启之后,平均每天有10位外地返梅人员需要进入到坜明村工作,到现在已经有430多位外地务工人员住在我们村。”坜明村党支部书记钟小琼说。
按照相关规定,每一位从外地返梅的人都需要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若从高风险地区返回,则需要居家隔离14天。“按照规定,每个建筑工地都需要设置隔离区,以备紧急情况发生。”钟小琼说。
为了让辖区内的企业能够安全有序地复工复产,钟小琼带领着社区干部,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到建筑工地走访,检查工地的防疫措施。“首先要了解,工地是否有新的外地返回的人员,如果有,是否在社区报备了?其次是为外地归来人员发放疫情防控的宣传资料,告诫他们要做好自我防护;最后是检查工地的防疫台账,看看员工是否存在体温异常的情况。”谈到疫情防控工作,钟小琼如数家珍。
由于辖区内大多数工人是湖北籍,钟小琼还必须做好安抚工作。“受疫情影响,部分人神经崩得过紧,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钟小琼说。
小方(化名)是一位在梅州生活的湖北人,由于在住房尚未装修完成,他暂时租住在坜明村的一个普通小区内。年二十九,他从广州探亲回梅,但却被邻居误以为是从湖北返回。
为了让他到隔离点进行隔离,邻居们使用了各种各样偏激的办法,例如停水停电,让他非常苦恼。钟小琼了解后,亲自向每一位小区住户解释小方的身份,同时出示小方近14天的轨迹,这才让邻居松了一口气。
“我们防的是新冠肺炎,不是湖北人。需要隔离的是病毒,不是我们的朋友。道理虽然简单,但是过度紧张的居民们往往会忽视。”钟小琼说。
疫线实践
一场老城区的防疫“围歼战”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基层防疫一线的日夜奋战初显成效,守护了一方健康和平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梅江区西郊街道老城区的防疫“围歼战”。
西郊街道作为梅州人的核心居住地之一,辖区内巷街交错,老城老街四通八达,存在不少“三无”小区、独栋居民楼、宿舍楼等,流动人口汇集,而且社区间界址杂合、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给防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压力。
为了守住江北老城区,西郊街道全力联防联控守外围、群防群治抓内查,引导居民共同参与辖区管控工作,守住社区疫情防控防线。
整合社区联防联控
据了解,西郊街道的马石、三角塘、月影塘、黄泥墩、更楼下、长巷等社区多以路、以巷为界,紧密相连,在设置防疫临时检测点时不易界定责任范围,容易造成防范疏忽。“为解决这一难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采取片区防疫措施,整合6个社区的资源,从城西大道,到广梅路,再转到梅兴路,最后再从中华街和油罗街回到城西大道,形成一个闭环,在居民、车辆常经之路设置临时检测点,实行大联防、大联控。”西郊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春霞说,“同时针对比较集中的"三无"小区再进行封闭管理,设置多个临时检测点。”
“进出"家门"多了道"手续",最担心的就是群众是否接受。”李春霞说,“我们实行环形片区管理以来,群众不但理解配合,有的还帮忙登记信息、检测体温,附近群众有的还送来了水果、点心、茶水、酒精,当初的担心全无了。”
“特殊时期,都是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健康,他们都不怕麻烦,我们作为居民应该配合。”一位居民说。
近段时间以来,由街道挂点干部、市(区)党员先锋队员、相关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近80人,在设立起的首批12个临时检测点岗位上,采取轮换值守机制,将开放的老城围了起来,对进入车辆及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登记。
凝聚民力群防群治
即便如此,由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面对多达130多个“三无”小区,以及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西郊街道要实现检测点全覆盖还有力所不能及之地。
为落实“全覆盖、地毯式、无盲点”的社区排查部署,西郊街道全面深化“亮党旗亮党徽亮身份”为主题的“三亮”行动,党员带头,以身作则,从接到命令开始全员上岗,逐项细化群防群治措施,彰显新时期党员先锋模范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居民群防群治、共建共享,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涌现出110多名“守护家园”社区志愿者,他们与街道党员、社区干部、先锋队员一同冲在一线。
西郊村金苑小区居民谢文扬,主动请缨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特意让村委给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配合村委工作人员开展人员登记劝返工作。“看到基层干部没日没夜投身防疫一线,那么辛苦,我也想在小区做志愿者,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谢文扬说。
在防疫一线,每天一大早,街道干部、市(区)党员先锋队就奔赴各挂点社区,以混编下沉方式向临时党组织报到,在社区干部带领下深入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出租屋等重点区域,参与防疫知识宣传和小区院落管控工作。截至3月25日,已登记排查8800多户逾4.5万人。
记者观察
“网格化”管理在战“疫”中派上大用场
疫情发生以来,梅江区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基层治理理念的创新。所谓“网格化”,就是将管理辖区划分为单位网格,以社区(村)“两委”成员、居民组长、党员、辖区民警等为工作主体,充分整合网格内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居民诉求,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早在2010年,梅州市便开始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2019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梅州以社区方块、居民小组等为依据,全市共划分了516个网格,其中梅江区有23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干部,以“各司其职”的方式开展创文行动。例如江南街道定期开展的探访孤寡老人行动,便是以网格的方式来确定探访队伍。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梅江区网格化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引入,让网格化管理渐渐融入梅江区社会治理的格局。
梅江区作为梅州市中心城区,人流量大、人口密度高、人员组成复杂,而且辖区内存在着不少上世纪建设的无保安、无保洁、无物业的“三无小区”。这都给梅江区疫情排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线。疫情发生之后,梅江区按照网格规划,依托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迅速启动排查工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的身影遍布梅江区每一条街,他们的工作精确落实到每一位居民。
通过网格化管理,一个个社区和街道化身成为坚实、安全的“战斗堡垒”,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
当下,正值复工复产时期,梅江区正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以及社区、民警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起立体化防控体系,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查以及公共区域的消杀工作。
接下来,梅江区可以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比如用无人机巡逻、用社区APP收集信息等,既能缓解当前基层人手紧缺的问题,又能及时应对大量外地务工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系列问题。
新闻推荐
今年清明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防止输入性疫情和聚集性感染,巩固我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