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的前提是确保安全
■ 林德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梅州市被划入低风险地区,各地生产企业和重点项目相继复工复产,旅游、餐饮、娱乐、文化等服务业陆续进入复工复市状态,并逐步呈现增效加速趋势,经济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常。(见《梅州日报》3月29日1版)
两个多月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梅州市集中全力防控疫情,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然而,过去的这段特殊时期,相关部门的一部分精力放在疫情防控之上,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监管失衡的风险,而一些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复工后赶进度、赶产量,还有部分企业人员未完全到位,面临安全岗位暂时空缺的窘况。因此,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成了各地各企业一道不能回避且必须做好的必答题。
日前发生的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件已被定性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教训深刻。人员返岗、机器重启、客流增多……我们在为看到复工复产后“烟火气”升腾而欣喜的同时,要正视风险叠加、隐患积累的客观存在,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首先是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商贸等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包括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院、隔离点等重点场所,要组织负责人和一线员工观看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宣传片,接受专项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复工复产期间主要负责人和技术管理团队必须在岗在位,认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其次是强化整改服务指导。各地各部门对复工复产企业不能搞简单化的零审批、零把关,要在严格执法、精准服务上下更大功夫,实行远程监控、线上监测和现场抽查有机结合,坚持分级分类差异化安全监管。发现隐患后,积极为企业安全整改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帮助企业扫清复工复产障碍。
再次是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越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抓的关键期间,各类复工复产企业越要严守安全生产的底线、红线,绝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要求、放松管理,更不允许把复工复产凌驾于安全生产之上。有条件的企业要利用这一窗口期,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机制改造,优化生产环境、提升生产效能。
新闻推荐
梅州市委外办贴心服务在梅外籍隔离人员 筑牢外籍人员健康安全屏障
本报讯市委外办近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五华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探望外籍人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倾听他们的生活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