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寿乡“菇”事奏响村民“富”音

梅州日报 2020-03-15 08:51

一朵朵食用菌,为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铁西村、台塘村等6个村撑起了 “脱贫伞”。(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张柯

特约记者祝银清汪敬淼

上午10时不到,从菌菇基地采摘的一筐筐鲜香菇就运到了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服务区,圆圆厚厚的菌帽展示着它们的品质,并很快送入专门收储的中转冻库。库门一开,香菇的浓郁香气扑鼻而来。

经过三年精准扶贫,寿乡“菇”事奏响了村民“富”音,珍稀食用菌产业为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铁西村、台塘村等6个村撑起了一把脱贫“大伞”,让村民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甜。

以林培“菌”

小山村引来院士团队

今年是五福之乡长寿食品公司进入东岭村开展珍稀食用菌种植的第四年。在当地镇村和帮扶单位支持下,企业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小基地发展成了拥有独立加工设备的规模企业,带动的种植户也从1户增加到63户。公司负责人徐贻宜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轨迹,蕴藏着当地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

东岭村山林面积15374.93亩,是耕地面积的21倍。该如何培育本地特色产业?依托山多林广、生态优美的优势,镇村考察了珍稀食用菌、板栗、果菜等多个产业,最终因珍稀食用菌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且技术简单、投资少回报快等优势脱颖而出。

“种植食用菌关键是温度和湿度,当时我也考察了好些地方,是东岭村富硒无污染的土壤和山泉水吸引了我,还有就是当地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徐贻宜看中的好山水,造就了当地食用菌的独特品质,灵芝和香菇等作物不仅长得大而厚,硒含量、灵芝多糖等相关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型产品。企业种植出产的紫灵芝、赤灵芝、鹿角灵芝、香菇等产品畅销珠三角,年产值可达900万元。

进入种植基地大棚,一株株状如鹿角、外茎深褐的鹿角灵芝,长势喜人。这是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合作的成果,通过开发活体鹿角灵芝艺术盆景,其价值从三四百元跃升到上千元不等。

去年,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在蕉岭召开,10位院士、百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当地珍稀食用菌产业也迎来发展窗口期,吸引了吴清平院士团队的关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胡慧萍教授来我们这考察后,决定将实验室培育的一个新品种放这里,嘱咐我们要接好首个落地栽培的重任。”徐贻宜告诉记者。

“钱”景可观

菌菇成村民“脱贫伞”

与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还有当地贫困户全面脱贫事业——每年提供就业岗位63个、为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3300元、东岭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带动一村变为联动多村……小小菌菇的带富效应可圈可点。2019年秋冬,铁西村干部和13户贫困户也决定一起参与到香菇种植中。

铁西村内的铁山嶂是蕉岭县第二高峰。因地势、气候原因,铁西村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又因山形所限,村民传统产业多靠养蜂。鲜香菇每斤收购价在4元左右,亩产值能有6万元至7万元,灵芝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村里贫困户平均每人管理2分地,每天上下午只需要抽出1小时去基地浇水、采摘,而且香菇冬春采收周期,刚好与当地水稻种植季错开。”三圳镇副镇长徐乐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中了产业高效益、“短平快”,镇村干部决定带领村民一起参与到香菇种植中来。

可刚开始贫困户心里并没底。“主要是从来没种过,既怕种不好,又怕卖不出。”徐乐告诉记者,为打消贫困户的担忧,镇村和帮扶单位商议后推出“扶贫套餐”:帮扶单位出资租地、搭棚和为贫困户入股,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支持,村干部带头承包种植香菇,贫困户只需要学习技术、管理采摘分配到人的香菇大棚,不花一分钱即可享受香菇种植收益。铁西村党支部书记钟新雄家是全村种植面积最大的一户,一共种了4亩多地。“至今全村已采摘了两轮,一共收了1.5万多斤,下来还有四轮采摘期。”钟新雄说,待香菇采收完后,大棚还将种植紫灵芝,同样由村干部带领贫困户一起参与。

目前珍稀食用菌产业不仅带动三圳镇6个村村民参与,更走出蕉岭辐射平远、梅县的部分村。徐贻宜说,五福之乡长寿食品公司今年还将推出新品种榆黄菇,全力拿下SC有机认证,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把“土特产”变为农商品,“只有过了深加工和SC的"关",才能推动产业有质的飞跃”。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度研发珍稀食用菌等产品,让徐贻宜倍增发展信心。三圳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与蕉华园区同步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拟在蕉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种植200多亩珍稀食用菌,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同时,依托吴清平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构建珍稀食用菌精深化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蕉岭县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

蕉岭县人民医院的领导、同事与驰援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视频连线,鼓励“逆行”战士坚定信心,战胜疫情,平安归来。汪敬淼摄“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