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标清韵的苦吟诗人吕玉璜

潮州日报 2020-03-01 09:45

□翁奕波

吕玉璜,字小伊,号钓溪,广东潮州海阳人。清诸生,官曲江训导。县志有传。著有《刻烛吟馆诗钞》4卷,编有《乔木友声集》。《潮州诗萃》收入其诗《短歌行》《古诗》《独客》等94首;玉璜受知黄霁青太守,曾采其诗入《诗娱室诗话》,清代粤东著名诗人,番禺学海堂学长张南山亦曾三采其诗入《听松庐诗话》。

吕玉璜自小于诗情有独钟,束发就傅即喜为诗,成名之后更遍交岭海内外诗人,切磋吟咏,倾情于诗艺。其诗以山水记游为主,羁旅乡愁,即景寄怀,清新灵动,淡雅闲适。温廷敬称“其诗生香活色,导源于二谢及唐之皮陆。而参以宋之放翁,本朝之樊榭”。[1]徐牧庵于序文中也称其诗“清之盎然,草碧色而水绿波;光之耿然,春浮花而霞浸月”。[2]综观其诗,其题材主要有三:

其一,寄怀山水,情笃于诗

诗人“慵于仕宦而勤于声诗”,曾说:“诗之境,非可浅尝辄止也。而宦之味,不可不浅尝辄止。”[3]因而,他任职曲江训导仅几个月即急流勇退,告假归家。而视诗则如命,不惜爬山涉水,遍交诗朋文友。诗酒唱和,山水寄怀。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如《宿蓝雨村学博(云)[石]泉精舍》《章雨初茂才(昙)[谈]狮子之胜因订游约》《游侠山寺》《弹子矶》《晚过城南池馆》《舟泊松口》《自澜石夜归禅山》《过长乐县》《晓过蓬辣滩》《镇江寺题壁》《同雨初游太通寺》《敬斋招游南岩》《十月九日游粤秀山三元宫郑仙祠遂同寺僧过群玉山房复上五层楼归就学海堂小憩得诗四首》《三河坝》《龙川道中》《游湖山》《春初访冯默斋郡博(奉初)》等。其山水诗语言清新,想象奇特。如《弹子矶》:

一峰瞥面来,岿然立江涘。

不知何代云,化作石齿齿。

天肯为山低,到此兀无倚。

猿挂绝攀援,鹳飞失栖止。

平磨拱笏如,尖椓执圭拟。

太古鬼工劳,镌刻险如此。

白日青冥冥,轻舟出石里。

俯影閟重险,绿绮清彻底。

不冬寒栗肤,欲履艮其趾。

晚来山月升,一丸坠寒水。

弹子矶高出青天,奇险峻抜,“天肯为山低,到此兀无倚。猿挂绝攀援,鹳飞失栖止”,堪比蜀道之险峻。诗人卸去宦海负累,畅游弹子矶,尽情欣赏“晚来山月升,一丸坠寒水”之独特景致,惊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清奇诗语似不假雕琢,随口而出,然“一峰瞥面来,岿然立江涘”,“白日青冥冥,轻舟出石里”等,如神来之笔,呼之即出。可见其游山玩水,追求的不仅是大自然神奇之美,同时也是诗艺“天然去雕饰”清奇峻丽之美。展现的正是其诗“刊落浮华,独标清韵”[4]之审美韵味。同为山水寄怀之诗,《舟泊松口》则不在于大自然的雄奇峻拔,而在于大自然之壮阔而平静安详。“到此群山断,江宽两岸遥。村深多雨意,石乱助滩骄。入耳乡音少,推篷雨气消。有楼怀铁汉,倚槛待晨朝。”语言虽几近口语,平朴无华,然寥寥几笔如泼墨写意,韩江中游松口段江面之宽阔与幽深,以及舟过松口,家乡渐行渐远的那种漂泊感扑面而来。情景交融,夜泊松口的旷远浩渺之意蕴便淡淡地凸显出来。

再如《独客》:

独客难成寐,多愁不但秋。

心将黄叶乱,梦与白云留。

频烧吟诗烛,来登看月楼。

不妨深夜坐,凉露满沧州。

诗是心灵之歌吟,必然也是独客者之心声。诗人厌倦官场热闹,选取诗家孤旅,自然必走执着追求之苦吟之路。正如他在《论诗绝句》所云:“三岛十洲何路登,要从真佛觅传灯。原来诗即参禅法,上一层关更一层。”为求诗之至境,诗人势必“苦吟虫搅枕,短睡鼠窥灯”(《村宿》),其“多愁不但秋”“梦与白云留”便是常态。本诗描绘的“独客难成寐”“来登看月楼”“不妨深夜坐”“频烧吟诗烛”之独客形象,便是诗人在诗歌追求路上苦苦追寻之苍然身影与苦吟心境。本诗苦吟中来,脱口而出,汩汩如山间清泉,足见其“刊落浮华,独标清韵”之审美特质。

其二,田园乡居,禅味道风

田园乡居之吟咏为诗人山水诗艺求索之余韵。诗人乃性情中人,其一生钟情山水,足迹遍及岭海内外,所求不在于官场名利,而在于江湖吟咏,畅意人生。脚步累了,便自然得归家小憩。田园风光之吟咏就是其乡居期间之心灵产物。主要有《村宿》《南堤早行》《福谦堂菊宴次酬云阶》《过万里桥》《西湖棹歌》《畲坑》《晚过海丰县》《春日新居杂诗》《江上杂诗》《吴石华学博(兰修)邀游漱玉寓园》《花埭》《到省闻岱云卸篆旋里却寄》等。陶渊明的田园诗源于他桃花源式理想之闲适农耕生活,农耕余暇,三杯两盏淡酒,伴着落日余晖远眺南山,细赏秋菊,追寻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然情韵。而玉璜除了寄情田园风光之外,更多了一点耕读传家之儒风与一层“耕耘僧事业,尘土佛容颜”之禅味。如《春日新居杂诗》之一、二:

书舍南轩家北轩,虽居城市宛山村。书声每与机声答,夜静平分月到门。

(之一)

半月斜风细雨余,门庭苔满故人疏。闲窗功课新排得,一炷香翻一卷书。

(之二)

诗礼门风,耕读传家之儒家风韵不绝如缕,这是典型的古代潮州士大夫家族传统风范。再如《今冬拟挈佩仙眷属复回老屋居住书示二侄》之二:“画荻犹思大母怜,篝灯督课又今年。残书留与将来读,才补将来缺陷天。”又如《十月九日游粤秀山三元宫郑仙祠遂同寺僧过群玉山房复上五层楼归就学海堂小憩得诗四首》之一:

独客闲无事,游山喜静便。

世尘千仞隔,清磬一声圆。

琼壁森童佛,琳宫閟女仙。

道心已栖息,幡影况飘然。

“世尘千仞隔,清磬一声圆”,就不再是琅琅书声与机杼之声了。岭南习俗,民间往往佛道不分,于是名山古刹,佛道同居一处而相得益彰,仙风道骨与木鱼清磬之声也便融为一体。在诗人的诗里,道风禅韵也便一起飘然于云里山外。

其三,情系民生,关注底层百姓疾苦

诗人“慵于仕宦而勤于声诗”固然因其对于声诗情有独钟,执着追求,但也不排除诗人对官不为民,官场险恶之厌恶与规避。从诗人之不少关心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诗篇,不难见出诗人之拳拳赤子之心。如《万川纪灾行》《雨中记事》《(辨)【办】赈将竣作呈韩仙甫明府(凤修)》《三河道中》《雨中述感》《赁屋吟》《归家》等。如《万川纪灾行》,岭南沿海多飓风。飓风来时“凌晨河涨千丈高,船桨棹过茅檐茅。淫霪不止涨益大,荡尽田庐家具抛。尸骸棺槥顺流下,欲收谁敢撄洪涛”,这是诗人在万川见到的飓风降临状况。飓风往往伴随着海啸而来。“飓母潮婆煽虐来”时,“倒卷沧江翻作雨”,翻江倒海,洪水如万马奔腾,从天而降,田园农屋一扫而尽,无一幸存。家具连同尸骸、棺槥顺水而流,无人敢收。万川(大埔县)本为潮州地区丘陵地带,飓风君临之时亦未能幸免。“高山遽崩土忽裂,似生鲛蜃强占居民巢”,“浮尸蔽江葬鱼腹,遑论豚不入苙羊亡牢。抱柱人命纵或剩一二,死愿速朽生无聊。”目睹万川风灾之惨状,以及广东六县“子妇丁男半沉溺”之惨状,诗人疾呼朝廷赈灾,并企望“造物悔祸机想转,畦陇得事春耘耕。吾日企望邻疆灾后得丰稔,无使豺狼当道同鳄鲸”。尽管这种企望只是非常善良的一种企望,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呼吁官府与民众共同救济灾民,抗击天灾人祸之赤子之心则无疑浸透于全诗的字里行间。

再如《三河道中》:

水尚环城去,维舟境不同。

凶年荒野市,沽酒问村童。

客米初收赤,官盐又蚀红。

无须重惆怅,鼓棹逐新鸿。

天灾之后,百姓如何重新振作,维持生活?这是诗人所着重关注的。本诗叙写三河道中见闻,虽然“凶年荒野市”,但而今最困难时间已经过去。“客米初收赤,官盐又蚀红”,民生已有所起色。于是,诗人感到有所欣慰,觉得“无须重惆怅”,应该寻找新的生路,发展新的生活。本诗虽为诗人路过三河之所感所闻,然正可见出诗人心系民众疾苦之思想品格。虽不及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悲天悯人之忧国忧民情怀,然其与下层民众同呼吸、共患难之赤诚之心跃然可见。

由上可见,吕玉璜乃性情中人,一生无心官场而耽于诗坛,遍交诗友,视诗如命,于清代潮州诗坛中颇有成就。其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不假雕饰,冲和闲适,清奇峻丽,黄安涛《诗娱室诗话》有“发挥性灵,藻绘烟景。韩江人士,未能或之先也”之评价。[5]

[1]温廷敬辑,吴二持、蔡起贤校点《潮州诗萃》,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790。

[2]温廷敬辑,吴二持、蔡起贤校点《潮州诗萃》,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790。

[3]饶鄂、饶宗颐著《潮州艺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页573。

[4]温廷敬辑,吴二持、蔡起贤校点《潮州诗萃》,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790。

[5]转引自饶鄂、饶宗颐著《潮州艺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页574。

新闻推荐

众多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物资助力战“疫”

热心企业向新塘镇社区捐赠物资本报讯(记者刘玉娴周影红张凌东林春妮通讯员石婷)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增城区众多爱心企业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