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各领域人才发挥各自专长主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凝智聚力贡献人才力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梅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充分发挥联系人才专家荟萃优势,动员全市人才专家及人才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汇集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各领域各战线人才工作者及人才专家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资源渠道优势、载体平台优势,全方位、纵深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人才力量。医疗领域人才放下“小家”、守护“大家”,径直冲往疫区一线,当起最美“逆行者”;企业家、一线技术人才,开启一条条医疗紧缺物资“生产线”,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文艺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在最短时间内创作一首歌、一幅画、一部戏曲,用专业作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本报记者刘晓娟通讯员梅组宣
火线救援 医护尖兵“逆行”驰援湖北
“我们不畏艰险,救治生命,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盼,全力援助湖北打好疫情防控硬仗。”医疗队队员的战前宣言掷地有声。1月28日,梅州市组织了首批21人的医疗队奔赴武汉;2月9日,梅州市选派了第2批13人的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2月12日,梅州市又选派17名医护人员,组成广东梅州支援湖北荆州疫情防控医疗队“先遣队”出征湖北……为驰援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梅州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在半个月内,先后集结市县两级医疗精英人才,分3批、共51名医护尖兵支援湖北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为全国防控大局贡献了“梅州力量”。
“2月11日,一位医护人员治愈出院,看着她从心灰意冷到平安健康,我们真的很开心。”广东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郭苑秋说。连日来,梅州支援湖北医疗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岗前专业培训和定点对口医院救治工作中,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迎难而上 医疗人才一线守护家园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除了支援湖北,梅州市更多医疗人才驻守在定点医院,日夜坚守岗位,在战“疫”一线冲锋陷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每天早晨,梅州市人民医院医务科都会组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方面的10多名专家,对收治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制定出下一步治疗方案。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钟志雄说,该院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1月18日成立了以其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医疗队伍,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在与疫情“博弈”中能够获胜。
粤东医院是梅州市定点救治医院之一。身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粤东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黑子清靠前指挥、守责尽责,积极投身防疫斗争中。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市第二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曾江林带领梅江区管拔尖人才古宇环等省、市、区名中医团队,迅速研究制定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治疗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制定留观1号方、留观2号方,以中西医结合应用于院内所有待排查病人的治疗。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双聘学科带头人、梅县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组长李刚平时工作往返于广州、梅州两地。自春节前开始,他便没有回广州的家里,而是选择坚守在梅县区战“疫”一线。
经过梅州市医疗人才的精心诊治和护理,目前,梅州市已有11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其中3名重症患者全部出院。
集智攻关 科研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医护人员在疫情一线奋战,科研人员也在与疫情“赛跑”。“我既是党员,也是科研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加快中医药防治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月7日下午,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客家药用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声源博士在嘉应学院医学院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1月22日,他接到学院指令,要求研究所科研团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科研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贡献医学院力量。张声源马上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随即投入到科研攻关中。“根据疫情特点,参照中医药典籍中的经典方,结合梅州气候特点,团队经过一周的攻坚,研发出了防治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抗流感香囊"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石斛口服液"等产品,目前正在开展功效验证及联合企业实现成果转化,有望近期内能投入使用。”张声源说。
2月13日,梅州市企业广东飞翔云计算有限公司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捐赠的一台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正式“上岗”,协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火速生产 开足马力支援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药品及消毒用品需求量大增。梅州市的康奇力、科伦药业、百洁灵、五虎山药业等多家医药生产企业提前结束春节假期恢复生产,广东恒一、博能新能源等跨行业生产口罩,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月24日,科伦药业接到通知,该公司生产的聚维酮碘系列消毒产品被广东省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资,是目前疫区急需且紧缺的物资,但当时公司库存不能满足国家需求。于是该公司连夜动员相关人员取消休假,成立支援小组,将单班生产调整为两班生产,开足马力生产。不仅如此,生产抗病毒口服液的康奇力药业、生产消毒液的百洁灵等药企均响应号召,提前复工复产保供给。
“1月30日我们决定响应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马上着手转产口罩。”广东恒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雪武说,纸尿裤和口罩都属于卫生用品,从工艺上来看比较相近,生产线改造起来相对容易。于是,1月30日上午,他们组建了团队,研究制定转产方案,着手新增设备、协调材料、打造无菌车间等工作。仅8天时间,广东恒一建成了口罩生产线,2月9日第一批样品出炉后马上送检,2月17日正式投产,口罩日产量达6万只,实现了梅州市口罩产能“零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9日,全市各县(市、区)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口罩21.8万只、红外线电子体温计972支、手套7200盒,以及消毒粉(液)、酒精等一批。
发挥专长 筑起群众防疫“宣传线”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梅州市文艺工作者的心。连日来,梅州市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艺术凝聚力量、温润心灵、鼓舞斗志的作用,用接地气的客家艺术特色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鼓劲。
梅江区群文工作者创作了五句板《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小品《爱在进行中》、诗歌《战胜疫情 中国能行》等作品;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创作了客家话顺口溜《做好防范利大家》、客家山歌《团结一心将疫防》《长寿大埔更安康》、汉曲演唱《我们一定胜》《迎来曙光艳阳天》……
梅州日报社先后推出原创歌曲《武汉加油》《新时代白求恩》《民族脊梁》,同时运用宣传画、连环画、小视频、系列海报等现代创作手段,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为武汉鼓与呼,为全民防疫呐喊助威。
连日来,梅州市文艺团体和群文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疫主题的文艺作品,不仅客家特色鲜明,还温暖人心、鼓舞士气。
爱心捐赠 尽力帮助缓解物资之困
为帮助缓解疫情防控一线医疗物资紧缺困难,梅州市广大人才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捐资赠物。一大批企业家人才及所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尽最大努力为抗疫捐钱捐物,展现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看到市红十字会发布的急需社会各界依法合规爱心捐助公告后,立即响应,先后捐款100万元及价值20万元紧缺抗疫物资,助力家乡抗击疫情。
平远县管拔尖人才、平远县商会会长刘忠平捐赠了2万只口罩(其中有5000只N95口罩,1.5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2000份医用冷敷凝胶药膏、1000套防护服、150只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以及13万元慰问金。此外,刘忠平还发起了全国博商同学会爱心捐款,目前已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至2月21日累计有620个企业、个人和商会、协会捐款4270.6447万元,有99个企业和个人捐赠口罩、护目镜、外科手套、防护服、救护车、消毒用品、电子测温仪、中药浸膏、凉茶、矿泉水、大米等价值约7450万元。
新闻推荐
《血色三河》作曲人谢鹏致力争取全年龄层“戏迷” 为客家山歌调注入现代元素
谢鹏在创作中。●本报记者林婉萍去年11月,民族歌剧《血色三河》热映,其中时而磅礴大气,时而饱含深情的音乐旋律,赋予了这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