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接地气 守住农村防疫阵地 梅州凝聚群众合力、创新方式,打好疫情防控“乡村保卫战”

南方日报 2020-02-19 07:00

高速平远服务区检查卡点,工作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丰顺县黄金镇三合村检查点工作人员撑伞为过往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受访者供图

省道S239线从五华县城进入郭田镇蕉州村路段,联防联控检查站值班值守的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在风雨中。受访者供图

风雨同舟,温暖“疫”线。暴雨降温的天气下,蕉岭县镇村干部、志愿者以及派出所民警在各村路口防疫临时检查点执勤。受访者供图

“大姐,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少去串门聚集,麻将也不要去打了……”在梅县区镇桃尧镇黄沙村,一支穿着红马甲的队伍,戴着口罩、手拿防疫宣传资料,用大伙儿熟悉的乡音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和派发宣传资料。他们是由该镇乡贤、外出青年、大学生党员等组成的基层志愿先锋队。

疫情当前,乡村防控至为关键。梅州迅速动员部署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设立了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实行网格化封闭式管控,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依托广大群众的力量,全力筑牢守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阵地,严防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蔓延,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严防严控的良好氛围。

如何守住农村的第一道防线?为守护好梅州“后花园”,各地乡村妙招频出,村民用实际行动参与其中。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接地气

方言+土话

防疫宣传到位又到家

“各位兄弟子叔、大娘大伯,本来过年走亲戚热热闹闹,是很正常的。但是,今年过年就不同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全国人民都知道不能出门……现在就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要听钟南山的话……”

走在五华县的大街小巷,又听到一阵亲切而熟悉的五华口音,喊话广大群众“不要出门,不要聚集”等疫情防控知识。记者获悉,这是五华阿哥土味方言喊话抗疫情的第二个版本《捻着耳朵记心中》,此前已有第一个版本《千万不要出门》《防控疫情你须知》,这种入脑上口、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土味方言喊话方式,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捻着耳朵记心中》新增了不少内容,例如用接地气的口吻向群众解释了什么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引起老百姓的重视,真正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同时,《捻着耳朵记心中》所说的内容其主要对象是老人家,“老人家身体较弱,免疫力低,如果出去走路,不小心带了病毒,全家都遭殃。”用方言和通俗易懂的话语,将疫情相关知识告诉老人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同样,在梅县区隆文镇,类似这样的“客味”横幅随处可见。“麻将手中抓,肺炎带回家”“疫情期间不赴圩,大家都来把病驱”……标语结合当地实际,以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的形式,使防疫宣传入目、入脑、入心。

隆文镇针对农村部分群众防控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防疫死角的情况,不断创新举措,让乡村“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变身忙碌的“宣传员”,每天滚动播放客家话版疫情防控知识;入户发放《致广大乡亲们的一封信》、科普海报、电子宣传屏、现场讲解……各种宣传渠道都已动员起来,让更多群众“听得懂,记得牢”。

该镇还充分运用好网络途径,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转发疫情防控的官方信息及最新防控知识,真正做到防疫宣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据了解,农村防疫工作是当前防控工作重点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地区抗击疫情既十分关键也相对容易忽视。乡村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在基层织密织牢阻断疫情传播的防护网,才能更快更好打赢这场硬仗。

如何织密织牢防护网,梅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廖伟东认为,疫情防控重在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至关重要,要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在特殊时期配合防控工作,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进行惩处,真正达到群防群治。

目前,为了让广大群众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梅州正想方设法创新宣传形式,8县(市、区)纷纷用方言制作相关信息,走村入户巡回播放“方言大喇叭”,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营造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浓厚氛围。

聚合力

激励群众参与

万众一心共防疫

“您好,请问您去哪?请配合我们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您的体温是37.5,显示偏高,请您下车到旁边检测点等待复检。”在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南入口,途经九岭去往芳心的戴叔被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钟淑珍拦了下来。在等候复检期间,钟淑珍拿起防疫宣传单对戴叔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科普。“戴叔,你复检体温是36.3℃,体温正常,刚刚偏高应该是在车里吹久了暖气。”“好的,辛苦你们了,这样我也更放心,还学习到一些知识。”复检完的戴叔对钟淑珍竖起了大拇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县三圳镇九岭村群策群力,自发成立了九岭村疫情防控突击队,钟淑珍就是其中一名队员。“村里发出组建突击队信息后,不到半天时间就有50多个村民报名。”九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文坚指着手机上的突击队微信群对记者说道。据徐文坚介绍,突击队成员来自该村各领域,有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和企业家等。

这是梅州战“疫”做好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网的缩影。

近期以来,梅州通过强化落实“五个早”措施,做到“紧盯三类重点群体”,全市农村均设置了联合检疫监测点,严格落实“四统一”“四必查”要求,对来梅、过往车辆进行体温监测和指引服务,如发现异常,严格送治,并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8县(市、区)各镇(街)组织村(居)委、村民理事会、老人协会等自治组织也主动参与其中,对外来人员和车辆严格落实入村必查、体温必测和指引服务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把好“外防输入关”。

雨天,在省道S239线从五华县城进入郭田镇蕉州村路段,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在风雨中。因为来往人员过多,蕉州村村干部廖柳燕向村民群众发起了志愿倡议,动员广大党员和热心志愿者加入到联防联控的队伍中来。一夜之间,报名人数就多达四五十人,包括护林员、村民小组长、退伍军人、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等,而廖柳燕家族中就有12个人主动报名参与。

“我老公、亲弟弟、堂哥、堂弟都志愿报名参加了。”廖柳燕开心地说,只要是工作需要,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帮助我、支持我,风雨无阻,从不退缩。

一个家族全部动员到联防联控的队伍中,没有请战书,也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默默坚守在风雨中,齐心战“疫”,这在梅州并不少见。

随着防控疫情工作的推进,村民的防疫意识也越来越高,传统习俗、红白事等都遵循要求,一律从简,很多村民还会自发并劝导别人取消人员聚集活动。

“我家今年添了3个新丁,原计划正月十二赏灯,现在已经决定取消,等明年再举行。”兴宁市叶塘镇西山村村民刘芳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群众都会配合政府部门取消聚餐,共同抗击疫情。

为了激励广大群众发挥主动性,阻断疫情扩散的可能,非常时期梅州各地也做了不少好的实践,如梅江区三角镇用奖励30个口罩、蕉岭县多镇用奖励500元现金等方式征集疫情线索,发挥党群共治能力,凝聚群众,让单方面的政府主动转变为全民动员,汇聚磅礴力量,共筑疫情防控防线。

出妙招

大数据、无人机上线

助力村庄防疫战

“这检查那检查的,出门买个菜来回都要测个体温,买菜的时间还没有堵车排队等待检测的时间长,实在太麻烦了。”大埔县西河漳北村一村民说。

村民的抱怨被村干部记在心里,为了便利本村车辆和人员的通行,漳北村特意设计了一份车辆通行证,用于便利本村车辆的出入。

“凡是检测无异常的驾驶员,携带有检查点发放的车辆通行证,可以免检出入本村。而对于非本地村民,如无特殊情况,一律劝返,特殊情况需要进入本村,须有当地村民引领做好登记方可进入。”西河镇党委副书记胡育锋说,这一便民举措的推出,也进一步获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群策群力,凝聚起一道智慧的防疫堡垒,目前,在防疫措施中,梅州各地因地制宜,各出新招、妙招,凝聚起了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您好!麻烦您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如实登记相关信息……”出租屋屋主刘叔指引前来租房的小李将本人信息录入兴宁市流动人口管理登记APP,仅仅用了2分钟。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兴宁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兴宁市公安局主动研究开发一款用手机扫码登记的“兴宁市流动人口登记管理”APP,此项目得到梅州市尚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免费合作开发并于2月16日推广使用,公安机关可以通过APP后台监管流动人口防疫和企业复工情况,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数据,为精准防控和及时施策提供支持。

兴宁市流动人口登记APP主要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联系电话、抵达兴宁时间、入住时间,前来兴宁使用(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客车、火车车次、高铁车次、航班号等)、身体状况等。

“扫码登记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使我们员工的登记信息更加详细,一目了然,方便排查、方便管理,非常有利于我们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和内部的防疫排查。”叶塘工业园一企业管理员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疫情排查速度,便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向及身体状况,分地区、分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防范,同时降低人员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并且通过大数据的记录、分析、研判,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精准化,有利于帮助服务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以及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负责该网页APP开发的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在五华县水寨镇梓皋片区,由于人多地域广,疫情防控尤其是进出人员管理方面的压力较大,当地党委政府在片区仅留的唯一出入口处设置消毒通道,借助雾化机喷洒消毒药剂,对进出人员和设备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表示,此举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计划向镇域内的其他村(社区)推广此类装置,让其更好地助力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随着疫情防控需要,大数据分析、无人机技术、大喇叭等也被广泛运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农村网格化防疫的重要手段,防控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网格下的战斗,网格下的生活,每个人平静、安全地生活,背后是凝聚着干群的智慧。

链接

脱贫防疫两不误

打通贫苦困难户农产品销售

“最后一米”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梅州驻村干部冲在第一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党旗在农村战“疫”和春耕生产一线高高飘扬。

运输

把肥料运进村送到户

春节前一天,广州交投集团驻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第一书记岑宇铿还在东螺嶂山上,跟村干部一起查看茶树种植扶贫项目茶树长势,商讨节日期间如何管养的事。对这个扶贫干部一手“养”起来的扶贫项目,他信心满满。广州交投集团帮扶棉洋镇竹坑、绿水、平安村规划种植茶树844.1亩,目前已完成种植561.6亩。

然而,疫情一来,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首要考虑的已不是管养的事,而是如何落实管养工人了。”岑宇铿说。

“于是,我们提前跟合作的企业沟通,协调镇农业复工复产监管部门,共同商量怎么落实好工人、运输车辆。”岑宇铿介绍,从年初五开始,他和绿水村、平安村的第一书记廖永渊、蓝智贤多方协调,协助企业尽量找回本地的十多名劳务工,同时,做好运输农资车辆的报备工作,昨天已顺利运进来10吨肥料,送到了茶场,“茶场虽远离村庄,但我们要求工人严格落实防疫工作,同时保护好自己,目前茶场的整体工作进展还算顺利。”

销售

线上线下找销路

驻村干部不仅在生产领域为贫困户、贫困村想办法、解难题,还在销售端为贫困户、贫困村的农产品找出路。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贫困户的农产品不知道怎么卖出去,面对这样的难题,南沙区对口帮扶工作队积极对接南北寨企业,借助线上销售平台,为贫困村的农户找到了对接市场的一条路。

在蕉城镇一家蕉岭长寿南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北寨”)土特产专卖店,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有娘酒、茶叶、红菇、笋干、蜂蜜、稻米、鸡肉、鸭肉、猪肉、各类蔬菜、水果、灵芝孢子粉等农产品,这位“南北寨”品牌的创始人正是何莉娜。

据何莉娜介绍,南北寨目前有120多种产品,这些农产品均由当地的1000多家农户生产,春节疫情期间,公司全日制上班,没有休市一天;公司与蕉岭县11个贫困村、262个贫困户,签订了供货合同,疫情期间原价跟农户收购农产品,保证贫困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很多没有签订合同的贫困农户只要有产品,只要有需要,公司同样照单全收。

何莉娜还郑重承诺: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各部门做好防御、保供工作,尽一切努力确保食品安全、物流安全、经营安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包括每日开展生产车间消毒、工作人员上岗前测量体温、佩戴口罩、进行专项培训等工作,从源头预防,保证原材料及成品的可溯性;对于民生商品保供应、不哄抬物价、不变相涨价,保持市场价格稳定;春节不打烊,尽一切可能确保线上线下运营正常。

新闻推荐

梅州卷烟厂提早部署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 建立台账动态监测保安全生产

“您的体温36.8℃,正常。”昨日上午,在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卷烟厂门口,工作人员正规范有序地对进厂人员进行体温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