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诗魂 爱国情怀 谢翱诗文的爱国主义精神

潮州日报 2020-02-16 09:43

□杨史辉

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谢翱的名字千百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谢翱与谢枋得号称“南宋二谢”,谢翱留下的诗文被誉为铁血诗魂民族气概,高风亮节爱国情怀。血泪凝成的文字,极大地鼓舞着后人,其忠义与诗文为世所推重。

南宋是一个屈辱、悲壮的朝代,国仇家恨,血雨腥风,亡国之痛,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和作品。在国家民族危难面前,谢翱用生命和热血投身到抗元的行列中,并留下了一部熠熠生辉的诗文集《晞发集》,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谢翱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谢翱(1249-1295),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晞发”一词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意即在天池沐浴后晒干头发,常指高洁脱俗的行为,谢翱自号“晞发子”暗喻自己的坚贞情操),长溪(今福建福安市)人,后徙居福建浦城,性耿介,有大节。谢翱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熟读历史上英烈人物传记、故事,景仰先贤精忠报国的精神,养成了自己的坚贞气节和爱国精神。在宋室危亡,国家将倾,山河破碎,烽火连天,民族罹难之际,毅然决然追随文天祥投身于抗元救国。宋德佑二年(1276)元兵攻陷临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任为谘议参军。翌年元兵由浙入闽,谢翱跟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闽西龙岩、江西会昌、广东梅县、潮阳等地。后来文天祥兵败撤退,在赣州章水上与谢翱握别时,文天祥赠予他一方端砚以作留念。不久元军占领江西,谢翱离开赣州回浦城。1279年2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海丰被俘,被押往燕京,文天祥于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燕京柴市就义,时年47岁。

抗元失败后,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压迫,谢翱将家人留在潮州,自己隐姓埋名,辗转入浙江,在浙期间谢翱隐居于山林间,所交游的朋友都是南宋遗民,成立“汐社”,“月泉吟社”等暗图恢复故国。宋亡后尽管元人对谢翱追缉甚紧,在险恶的环境下他对宋室的忠心仍未改初衷。谢翱一生笔耕不辍,时常以诗明志,写下了大量缅怀故国、反映社会、揭露元朝统治者暴政和纪念文天祥的诗文。

在宋末遗民诗人中,谢翱的成就是最高的。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文,爱国主义精神是其诗文的主要内容,这些诗歌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有积极的意义。综合各种资料,谢翱的作品主要的有他的好友方凤在《谢君翱行状》中的记述,但记得较完备的是《宋学士全集·谢翱传》:“所著《手抄诗》八卷,《杂文》二十卷,《唐补传》一卷,《楚词芳草图谱》一卷,《南史补帝纪赞》一卷,《宋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各一卷,《睦州山水人物古迹记》一卷,《浦阳先民传》一卷,《天地间集》五卷,《东坡夜雨句图》一卷,《浙东南游录》九卷,《仿秦楚之际月表》《独行传》及《左氏续辨》《历代诗谱》皆未完。所选唐韦柳诸家诗及东都五体诗不在集中”。从《永乐大典》看,明初《晞发集》还较完整,著述甚丰。2014年由谢若秋、谢伯开主编的《谢翱诗文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一书,经广泛、精心收集各种版本的谢翱作品,共收录了谢翱传世诗文280首(篇),计乐府26首、五言41首、七言古体133首、五言排律6首、七言绝句5首、文69篇,是目前笔者见到的较为完整的谢翱诗文集,本文所引的谢翱诗文均据该书。

1279年的崖山最后之战,陆秀夫背负幼主,蹈海殉国,胡笳悲鸣,国人饮恨,南海浮尸十万。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国已不国,南宋灭亡,一幕悲情的历史大剧以亡国而告终,南宋悲壮屈辱的历史令人不堪回首,越过时空的隧道,今天重读这段历史,心中总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沉重之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谢翱,他的诗文正是历史的反映和记录,表现了宋末元初特殊年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他用灵魂在呼喊,一腔热血倾注于作品之中。他的诗文被黄宗羲誉为天地间的“至文”,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其为“南宋翘楚”。铁血诗文见证诗人的起伏人生,记载着时代更迭一页悲怆的历史,交织着千秋家国之恨,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结可与屈原、文天祥相提并论,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元朝的苛政统治下,诗人的不满和愤怒反抗之情化作一首首诗词,从心中奔涌而出:“丈夫事业在简册,要令姓名留耿光。”(《杂言送郑主簿炎之官昌化》)抒发自己热血报国的情怀和志向,他在《小元祜歌送刘君鼎》中写道:“当秋淮甸枯草黄,弯弓北向射天狼。狐星南光天狗坠,人蔡生擒完颜王。”诗中诗人发出了“弯弓北向射天狼”的豪迈之气。诗人热爱祖国故土,用诗表达了深深的家国情怀:“越禽惜羽毛,不向恶木栖。”(《效孟郊体》其五)。他在《重过二首》中有“闻说就中谁最泣,女冠犹有旧宫人”之句,表达了亡国遗民对故国的怀念;他的许多诗作真实地再现当时在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归来多雨臼生鱼,穴虫祝子满户枢。”(《废居行》),描述元兵铁蹄践踏之下沦为遗民的百姓凄苦生活,“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铁如意》)。在《西台哭所思》中,抒发对文天祥受害的深沉哀思:“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还有直陈雪耻复国的心志的“鞭尸仇未报,函首捷终驰。”(《结客行》)等等,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扼腕。他的诗文不是用墨写,而是用血、用泪,像火山奔涌,像闪电闪烁夜空,诗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的瑰丽诗篇,与日月同辉!

文天祥被元人拘禁后,谢翱隐姓埋名,漫游东南,不时抒发矢志不屈、怀恋故国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高尚的气节和民族精神。如在《秋夜词》这首诗中,以浅近通俗的语言,生动质朴的比喻,率直地表达亡国之恨:“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诗人为了表现胸中郁积多年的“愁”和“恨”,借物抒怀,以一种环境衬托的比喻手法,巧妙地利用“山外山”“树边树”这样的自然形象,引发出诗人亲身经历国破家亡的遗恨和愁怨。诗人在为纪念文天祥所作的诗文中,尤为沉痛感人,请看这首《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亦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文山,宋末右丞相文天祥之号,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著名民族英雄,其文集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殉国后,谢翱和好友林景熙重读《文山集》,感触良多,谢翱遂写下此诗,抒发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和自己的悲愤心情。这首诗充满诗人深沉的悲愤,洋溢诗人真挚的感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诗的首句: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诗人惊闻文天祥被害,悲痛欲绝,魂飞万里,阴阳相隔,何其悲伤!“死不从公死,生亦无此生”二句,深刻地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之情。

诗的后四句: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字字皆血泪,悲情动天地,表达谢翱对元朝统治者不妥协、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和凛然气节。全诗悲哀沉痛,泣血吞声,叙事悲凉,抒情慷慨。谢翱对文天祥的感情,也是对国家民族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当时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下,作为宋朝遗民的谢翱无以表达,只有借诗文来抒发。

“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弱有开花时。”是谢翱的另一名篇《冬青树引》中的诗句,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杨琏真伽挖掘宋会稽皇陵。此人乃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掌江南佛教事务。党项人,为元朝廷赴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他用宋高宗、孝宗遗骨修建镇南塔,并将所得金银、宝器用于修建天衣寺。谢翱协助会稽山阴人唐珏、温州平阳人林景熙伪装成采药者,冒险用他人骸骨暗中换取宋高宗、孝宗遗骨,又以重金请渔人网获被元兵抛到湖中的宋理宗颅骨,将之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移来宋故宫的冬青树种于墓上,作为标志。谢翱作《冬青树引》诗,诗中吐露了抗元复国的信心和爱国深情。

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杀的第八年,谢翱登严子陵钓台,设文天祥牌位祭奠,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亡国之痛溢于言表,歌罢竹石俱碎。谢翱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记下他登西台悼念时的全过程。同时期所作《哭所知》《西台哭所思》《哭广信谢公》等诗,都是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慷慨悲歌,感人至深。

1295年,谢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复发客死他乡,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其嘱,将谢翱葬于严子陵钓台南,并在墓前修建许剑亭。诗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历史的星空留下耀眼的光芒。

谢翱是福建人,他在粤仅仅二年左右时间,但他却自称“粤谢翱”,他在自己的文集《晞发集》也自称“粤谢翱”,他临终前还特地叮嘱他的朋友在墓碑上刻“粤谢翱墓”。他在粤东的后代已繁衍成一个盛族,在揭阳建有谢翱纪念堂。谢翱事迹被搬上舞台,编演有潮剧《千秋家国恨》又名《铁骨诗魂》《碧血南疆》。《谢翱研究资料选》和《纪念爱国诗人谢翱诗词专辑》等也相继出版。

历经七百余年风雨的磨砺和洗礼,山河更迭,岁月沧桑,谢翱用血泪凝成的文字,留下的铁血诗魂民族气概,高风亮节爱国情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血泪凝成的文字,用热血铸就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光照千秋!

新闻推荐

梅县区第一时间将防疫物资发放一线 用好爱心物资 确保廉洁抗疫

爱心物资快速发放,支持梅县区防疫工作。受访者供图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应急物资的紧缺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为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