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践行环保理念 促进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林玉莹刘晓娟林婉萍
今年“两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依然是热门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屏障。代表、委员们的发言和建议提案,也纷纷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言献策。
■生态养殖促畜禽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及生物安全两个基本条件,规范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的规定和管理,既要复产增养又要保护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市人大代表、梅州生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顾问钟滴鸣在分组讨论会上结合工作行业实际建言。
钟滴鸣认为,梅州市是农业大市,可适度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但前提是要做好环境保护、粪污处理资源化。“实行生猪生产准入制,可由主管部门、专家、行业协会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环境控制、动物防疫、粪污处理及资源化、节水节能节养殖工艺等列为准入条件。”他还建议,生态养殖可总结梅县区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的成功经验,实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成陶瓷业革新关键
随着陶瓷产业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陶瓷废料的循环使用和绿色发展成了众多陶瓷企业革新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为此,市人大代表、梅州顺源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长平提出,要引进先进现代化设备,改造革新窑炉技术、烧成技术等陶瓷制造技术,以天然气、石油气等绿色能源替代柴草和燃煤,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废料的循环回收率。
“目前,大埔陶瓷企业正在进行中低品位高岭土的精加工处理研发,以往陶瓷生产中弃之不用的中低品位高岭土也通过工艺技术加工成优质的陶瓷生产原料,提高中低品位高岭土的利用率,这也是陶瓷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尝试和探索。”黄长平说。
■呼吁“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
“大家知道自己家里每天用多少个塑料袋吗?”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即席发言环节,市政协委员、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教师古承红用一个问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说,据她观察,一名主妇去一次菜市场,少则四五个,多则要用上十多个塑料袋,回到家小的塑料袋被扔进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大的当垃圾袋用,循环利用率很低。
古承红表示,在我国“限塑令”已实施了十多年,成效并不理想。塑料袋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梅州市整体形象、旅游发展等带来消极影响。她建议环保和宣传部门联合发动一场声势浩大且长期坚持的“限塑”活动——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逐步推动“限塑令”的落实。“具体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大范围宣传、科普活动,提倡重拎布袋子、菜篮子,建议使用玻璃器具冰冻食物,或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让市民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共同为环保发力。”古承红说,此外还希望能进一步推行、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减少塑料袋的污染,助推梅州生态文明建设。
新闻推荐
大潮高速双溪大桥左线120米跨连续刚构顺利合龙。本报讯(记者郑媛)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大潮高速双溪大桥左线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