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诗和远方”故事 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 梅州大埔县致力“在文化建设上争先”,做特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去年1—11月旅游经济收入41亿元

南方日报 2020-01-08 05:59

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大埔县打造泰安楼客家文化园国家4A级景区。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去年国庆期间,大埔县现代广东汉剧小戏《客家之子·田家炳》选段登上央视戏曲频道。大埔县供图

大埔联丰花萼楼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因其古朴独特的建筑魅力,成为旅游参观和影视拍摄地。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大埔西河镇北塘古村上演非遗客家服饰时装秀,吸引游客村民驻足观看。

罗文燕摄

俯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徜徉在梅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著名的“三十六巷”,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通向一座座庭院深深的古民居,既古朴大方又充满异域风情,令人如痴如醉,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百侯名镇旅游区是大埔县文旅融合的一个新标杆。

近年来,为打造梅州康养文旅之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大埔县围绕“456”工作部署,精心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思路,用心用功用情“在文化建设上争先”,做好“红色、绿色、古色”三篇文章,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做特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文旅融合产业新业态,“诗和远方”的故事逐渐“火”起来,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初显。

据统计,去年1月至11月,大埔县累计接待游客704万人次,同比增长9.3%;旅游经济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0.9%。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大埔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成功创建"世界长寿乡"为机遇,大埔将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的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努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康养胜地"旅游品牌示范区。”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平说。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罗文燕

一县六国保

致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远观白墙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龙画凤,工艺精湛,这是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内的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肇庆堂,距今已有百年。它犹如旧时乡村中清高儒雅的老书生,黑瓦白墙中透出的清淡雅致是它的外在气质,而屋内精美的雕刻绘画是它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内涵。

“眼前的这座肇庆堂,建于民国六年,当时出资建设的金额相当于现在的1亿多元人民币。”在百年古民居肇庆堂前,随着导游介绍,游客们被眼前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所震撼。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屋顶屋檐、建筑外墙以细粒瓷片和黏土塑成多种色泽艳丽的花草鱼鸟,五彩缤纷,活灵活现。楼中还有体现精湛雕刻艺术的木雕屏风,木刻中镶嵌着从意大利进口的五彩斑斓的玻璃,可谓珠联璧合,世间罕见。

“不仅是肇庆堂,目前,大埔境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客家风格的古民居建筑颇多,堪称"客家建筑大观园"。”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丁明昌说。

去年10月16日,大埔县文保事业迎来了重大喜事,大埔肇庆堂、花萼楼、泰安楼、光禄第、三河中山纪念堂5处被评选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此次国家文物局评审中,广东省共32处,梅州市共有6处入选。截至目前,梅州市11处国保中,大埔县就占了6处。

根据“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思路,聚焦“六项争先”。近年来,大埔县把“文化建设争先”摆在了突出位置,力求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原则,近年来不断出实招,求实效,努力推动大埔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上新台阶。

“经过这几年的积极申报,目前,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6处、市级16处、县级75处;县级特色民居(古民居)302处;全县重点革命文化旧址29处,红色革命旧址文保单位11处。”丁明昌说,从数据上就可以说明,大埔是广东省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县之一,文物大县名副其实。

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大埔一直在探索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之路,如何利用好这些金字招牌,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埔将充分发挥泰安楼等6处国保单位的效应,整合资源,活化利用,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线路,不断拓宽产业链外延。

“今年,我们要做好大埔县博物馆申报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同时加强与中山大学沟通联系,以邹鲁故居椿森第为核心区,突出文化教育主题,对茶阳镇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激活茶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生机、活力,发挥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名人效应,修缮人境庐建筑群,纳入县城文旅线路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扩大城区旅游线路版图。”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平说。

好戏上央视

讲好讲活大埔好故事丰富文旅融合内涵

“求生息,少年离家别亲祖,存乡愁,兢兢业业苦打拼,怎敢忘,老严慈谆谆教诲……”去年国庆期间,梅州大埔县现代广东汉剧小戏《客家之子·田家炳》选段登上央视戏曲频道,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去年大埔广东汉剧屡获佳绩、大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9年以来,大埔县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推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社会生活新变化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推动群文创作再创佳绩。

“大埔广东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梅州愚公·张维山》国庆期间登上央视,向全国人民展示"南国牡丹"魅力、《客家之子·田家炳》获优秀剧目金奖,也是大埔广东汉剧首次在国家级戏剧大展上斩获金奖、广东汉剧小戏《罗成叫关》荣获"受到观众好评"荣誉证书……”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郑永华说,通过创排客家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丰富剧目库存量,讲好梅州故事,传承客家文化,大埔广东汉剧实现好戏连台。

此外,通过不断挖掘大埔文化宝库资源潜力,大埔县协助摄制了大型文献纪录片《从三河坝到井冈山》,协助创排了民族歌剧《血色三河》,继续跟进电视剧《绝密使命》和4K纪录电影《红色交通线》的摄制工作,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埔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实现新突破,文化队伍逐年发展壮大,文化活动内容日趋丰富,文化活动方式不断创新,文化惠民进基层活动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各领域百花竞放、硕果累累,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好看,希望多举办这些节目……”周六的大埔翰林剧场人声鼎沸,自2015年推出“周六文艺晚会”以来,汉剧、汉乐等节目吸引了很多铁杆汉剧迷前来观看。

近年来,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深入群众开展“周六文艺晚会”“送戏下乡”等活动,把广东汉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乡村,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此外,由于汉剧在大埔各乡镇为群众喜闻乐见,在普遍参与基础上已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众艺术队伍。

在去年的“中州古韵颂盛世·南国牡丹吐芬芳”大埔县广东汉乐汉曲比赛中,大埔县各乡镇代表队中便出现了很多学生的身影。“得益于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把戏曲"搬"进校园培训班,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各个校园培训的学生人数达到数千人。”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秋红说,通过近些年的保护传承发展,如今,广东汉剧已成为大埔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当地越来越多群众和学生认识、喜欢上广东汉剧。

据统计,近年来,大埔县共投入4亿多元,兴建了“一中心、三馆、六园、六场”等文化设施,统筹推进“十二大文化工程”建设。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广泛开展服务群众的文艺活动,坚持做好“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工作,每年接待市民游客100多万人次,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健康、良好的文化服务。

打造示范区

做好“红色、绿色、古色”三篇文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走进西河镇北塘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宋古村·艺术北塘”的标识字,寥寥数字道尽了历史与当下。千年岁月的痕迹,在北塘村随处可寻: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谦受堂、建于清光绪末年的辅德堂,还有700年“高龄”的古树、数百年的古井、古庙宇等。

在去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中,北塘作为梅州市唯一入围村成功上榜。这座千年古村落的崛起,不得不提及大埔县北塘美术馆。

通过艺术活化乡村,北塘美术馆让北塘村活络起来。美术馆不仅吸引了大批前来采风写生的艺术家,也带动了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与北塘美术馆一体的美客美庐艺术民宿还成为网红打卡地。

“农耕墙绘、修葺重焕生机的古民居充满艺术与诗意,与我想象中的乡村很不一样,现在我都不想离开了。”慕名而来参观的游客尤女士说。

“大埔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像北塘村这样的还有不少。”丁明昌说,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埔县正认真做好“红色、绿色、古色”三篇文章,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努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目前,大埔县策划并推荐了3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别是大埔红色乡村体验游线路、大埔古镇生态体验游线路和大埔生态乡村游线路,旨在促推文物资源变旅游景点、名人故居变文化窗口、工艺非遗变精品业态、居民建筑变创客民宿、地方民俗变旅游节庆,打造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寻味大埔等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全域旅游无界限。

梧高凤自栖,花香蝶自来。因看中了梅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埔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禾肚里品牌团队于去年进驻西河镇,利用闲置古屋打造禾肚里“民宿+景区”漳北公学田园综合体。“目前这座极具南洋风格的民宿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去年国庆期间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禾肚里民宿负责人李健彪说。

此外,红色游也成为大埔县旅游的热点游之一,去年国庆节期间三河坝纪念园每天游客如织,红色文化游成为大埔县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去年是大埔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世界长寿乡、最美中国旅游县、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纷至沓来。”丁明昌说,接下来大埔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主动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抓好瑞山生态旅游康养休闲基地、韩江(高陂)水利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最佳体验场”。

此外,大埔县还将全域旅游发展与特色小(城)镇相融合,加快建设三河红色小城镇、高陂青花瓷小镇、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打造新的龙头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众星捧月”的旅游格局,并与“农业+”相融合,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创建“康养胜地”旅游品牌示范区,积极开发旅游新业态产品,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数说

大埔县2019年文旅融合成绩单

◎2019年1—11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04万人次,同比增长9.3%;旅游经济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0.9%。

◎大埔县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第八个“世界长寿乡”。

◎由国际旅游联合会和中旅风景主办的“2019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中,大埔荣膺“最美中国旅游县”称号。

◎2019中国城市大会上,大埔获评“中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荣誉称号。

◎湖寮泰安楼、大东花萼楼、西河张弼士故居光禄第、百侯肇庆堂、三河中山纪念堂5处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镇北塘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百侯镇入选全省首批风情小镇公示名单。

◎大埔高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申报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大埔红色乡村体验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新闻推荐

感人的《雪夜书声》

灯下读温廷敬《潮州诗萃》,书中有明朝大埔县知名诗人黄渊的《雪夜书声》诗,很受教益,特辑录和朋友们分享:肠折谁家子,中宵作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