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呼应群众所盼 推行“33110”工作法 重心下沉解难题

梅州日报 2020-01-07 09:11

●本报记者江婵刘晓娟

特约记者曾仕谦钟伟才

魏键华钟戈

“家乡变化太大咯,看到政府把道路、村容村貌建设得这么好,我心里很欢喜。”在梅江区城北镇新田村、居住美国的江宝麟时隔15年再次回到家乡,内心难掩激动心情。在孙辈的搀扶下,91岁高龄的老人仔细端详着家乡新貌,赞叹它的美丽蝶变。

新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是梅江区以“33110”工作法推动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的成效之一。去年10月以来,在总结城北镇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梅江区将“33110”工作法推广至全区,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资金资源向一线倾斜,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促进一批民生实事和“微实事”落地见效。

三级联动聚合力

何为“33110”工作法?“"33110'工作法是在主题教育开展之初,区委朱国城书记到城北镇深入调研后提出来的。”城北镇党委书记曾小丽告诉记者,第一个“3”,是每个村(社区)为群众办理3件实事;第二个“3”,是每个村(社区)的干部为群众办理3件实事;“1”是每个村(居)民小组为群众办理1件“微实事”;最后一个“10”,则是镇党委集中力量,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10件实事。

“实际上,"33110"工作法要求我们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一主题教育目标任务,认真检视查摆问题,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切实办好一批好事实事。”曾小丽说,城北镇有25个村(社区)、100多名村(社区)干部,通过“33110”工作法,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形成三级联动,汇聚工作合力,加快了各项民生实事落地速度。短短几个月内,城北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近6000万元,发动党员群众募集资金500多万元,共为群众办理解决了15件民生实事、650多件“微实事”。

践行使命结硕果

城北镇新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院士公园建设,是该村为群众办理的3件实事之一。记者在新田村看到,这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精心管理的菜地用竹篱笆围了起来,客家民居外立面改造、圳道修建、新农村路建设等项目如火如荼进行,百姓悠然散步、摘菜,处处洋溢着环境整治带来的勃勃生机。“新田村是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的旧居所在地,利用争取获得的300万元专项资金,我们正在谋划建设院士公园,打造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学习院士精神的新载体,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新田村党总支委员刘胜宏说。

“四好农村路”建设,一直是梅州城区“北大门”城北镇的“头等大事”。针对城北镇扎上村至玉水村路面狭窄且弯道居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现状,城北镇多方筹集资金,打通玉水村至干才水库的“断头路”,打造扎上—干才—玉水环形道路,对扎上至玉水等3条总长14.23公里道路进行扩宽,对扎上至玉水等5条总长22.21公里的“畅返不畅”路段进行改造,一批“民心路”工程得到实施。

长期以来,206国道城北高速出入口汽修汽配店铺林立,油污满地、汽车乱停乱放、汽配乱堆乱放、沿路无路灯等问题困扰着群众,给百姓出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结合主题教育工作,城北镇联合多部门对沿街商铺进行宣传发动,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沿路占道经营的车棚进行拆除,并新增绿化带、加装路灯和隔离栏,提升了“北大门”窗口形象,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全面铺开工作法

如今,“33110”工作法在梅江区全面推广开来,各镇(街)、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和党员干部走遍千家万户,收集民意民困民忧,利用结对共建契机,争取乡贤、华侨、群众和区直单位支持,打通“断头路”、连通“安全水”、拆除“铁皮瓦”、整治“脏乱差”、创建文明城,让群众舒心、放心、暖心。随着三角镇泮坑枫林路、西郊街道新峰路、江南新城学富路、客都小学道路等路段被打通,206国道长沙段、城北段结束了“有路无灯”的历史,长沙镇河堤荒地变身休闲平台,城区数万平方米的“铁皮瓦”被整改拆除……全区共有1023件民生实事、2200多件“微实事”得到落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接下来,梅江区将围绕做好改善“大民生”、建设“大交通”、做美“大环境”、发展“大产业”、打响“大品牌”等文章久久为功,让“33110”这串数字转化成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梅江区举行农产品加工创意营销专题培训暨消费扶贫签约仪式 推出好产品 打造硬品牌

2019年12月21日,梅江区举行2019年农产品加工创意营销专题培训暨消费扶贫签约仪式,助力梅江贫困地区推出好产品、打造硬品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