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环境铸就共产党人革命意志 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94岁离休干部张锦章

梅州日报 2020-01-01 08:39

中国共产党建党廿九周年新铺区各单位聚会摄影纪念。这是张锦章(前排左五)公开中国共产党员身份后的第一张合照。(受访者供图)捧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94岁的张锦章很是欣喜。(江婵摄)“革命夫妻”张锦章和刘解珍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江婵

前段时间,从梅江区三角镇乔琳公祠走出的4位九旬老革命张锦章、张风祥、张利娇、张兰,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近日,记者来到共产党员“老革命”张锦章的家中,听他分享峥嵘岁月里的革命故事。

以教书作掩护干革命

张锦章,1925年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工人家庭,曾用名张鑫、张锦、章锦。他11岁时回到广东梅县坜林坪村(今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乔琳公祠,跟随伯父伯母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张锦章非常努力读书,曾在梅县东山中学、梅州中学就读。其间,因侨汇中断,他还休学到梅县侃毅小学教书,为自己赚取读书费用。

“20世纪40年代,读书很辛苦,天光起来喝了碗粥,上学途中一路小便,还没走到学校就肚饥了。虽然生活这样苦,但为了要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所以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学生年代的艰辛,让张锦章至今都印象深刻。

1944年高中毕业后,张锦章先后在梅县、翁源、河源、连平、紫金等地的中小学教书,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受到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宣传教育的影响,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和抗日救国的思想。同年,张锦章以教书作掩护,从事中共秘密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

“连平的湖东学校可以说是我的政治思想转折点,是我奠定革命信念和参加革命、从事地下活动的地方。学校里的进步书籍很多,尤其是苏联的著作,如《铁流》《静静的顿河》《母亲》等等”……记者在张锦章1950年亲笔撰写的《自传》看到,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纸张已泛黄,传记详细地记载了其出生背景,以及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参加革命的整个历程。

“我和一批包括5位梅县人在内的进步青年在连平从事地下活动,加之当时我和祖籍蕉岭的刘解珍同志恋爱结婚,我们互相鼓励学习,探讨政治问题,共同取得进步。”张锦章说,1945年秋,日本已投降,东江纵队北撤,有一小部分武装由惠州、河源经连平忠信。有一名同是进步青年的忠信中学教员张和邦,在连平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起来枪毙,在湖东学校从事秘密活动的教员也都进了“黑名单”。于是,张锦章和刘解珍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连夜离开连平,在1946年1月返回梅县。同年,夫妻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

办妇女夜校,致力政策宣传

回到家乡后,张锦章在罗衣(今梅江区长沙镇)正本小学任教的同时,继续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和刘解珍回到乔琳公祠办妇女夜校,让很多不识字的妇女知道了党的政策,点燃了妇女参与革命的热情。“参加革命不能害怕危险,参加武装斗争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张锦章回忆说,后来,他在1948年转入解放战争的武装斗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粤东支队、独三大队,先后在梅丰兴华边县委、荷泗工作团工作,相继担任九龙工作团主任、第一支队四团政治处宣教股长、第三税收队政治指导员等职务,在蕉岭黄沙坑参加过战争。解放后,他在蕉岭、梅县等地工作,1986年从蕉岭离休。

“为了组织的安全,当时地下党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就像和我共事的同志有梅县人张荣娇(叶芬)等人,即便她是我的堂姑,我们之间都没有互通身份。直到后来解放了,我们才知道彼此都是共产党员。”张锦章笑着说道。他一家就有4人参加革命,并影响带动了许多群众投身革命。

作为广东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党组织上传下达的秘密根据点,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乔琳公祠依然屹立在江南新城片区。听闻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近期有近千名党员干部到乔琳公祠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94岁的张锦章喜笑颜开,内心感到非常欣慰。“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们这些老同志、老革命的意志,现在时代大不相同了,党员学习党的思想路线、基本政策有很好的条件,希望年轻人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张锦章和刘解珍婚后育有8个小孩,在对敌斗争的艰难环境中,他们将2个女儿送给革命群众抚养,如今,后代悉心保存了父母亲的革命相关文物,并致力于整理革命故事。张锦章的儿子张小强说:“我父母亲参加革命时,虽然没有经历过大型战争,但他们秘密办夜校、宣传党的政策、发动村民参与革命,默默无闻地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我相信,正是因为有这些默默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志士,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激起革命洪流。”

新闻推荐

梅县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近日,梅县区组织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党(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