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闽粤赣边区解放前后一段古: 培训财经人才 建立人民财经

梅州日报 2019-12-30 10:27

第二期财经班的一张名单。 刘伟华示范着佩戴当年的财经班学员胸章。 刘伟华作为第二期财经班学员的胸章。

●本报记者曾秋玲文/图

家住梅城江南、87岁的原闽粤赣边区财经干部梅州联谊会会长刘伟华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获得者。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原闽粤赣边区财经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保障部队给养,以及为迎接全边区的解放,做好接管伪政权工作和建立新中国人民财经工作的简要史实。

刘伟华介绍说,闽粤赣边区财经干部是指解放战争年代,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领导下的财政经济委员会、独八(税收)大队,以及边区一期二期财经干部训练班的教员、学员、指战员等,共600多人。据了解,1946年,粤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队伍不断扩大,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中共粤东地委决定成立一支专门在韩江收税的闽粤赣边纵队税收大队。统一建制后,改为闽粤赣边纵队独立第八大队,于1948年2月在梅县三乡石寮口寨上正式成立,至1949年9月在梅县石扇整编后结束,从20多人发展到320多人。独八大队主要任务是解决边纵党委和部队的经济来源问题,主要是在韩江上游到潭江为止,还有梅江的松口蓬辣滩以下到三河坝一带,征收来往电船、民船的出入口货物税。独八大队在出生入死的环境中收税,据估算,共收税折合150万到200万港币左右,大大支持了部队的给养和发展。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于大埔乌岭成立,接着于2月份成立边区财政经济委员会。边区财委于3月份设立了研究室,下设银行、税务、工矿、农村合作、主计五个组。1949年3月,研究室提出开办第一期财经人员训练班的计划,经财委领导研究后,决定于4月中旬开办,通知靠近区党委机关的粤东、韩东两地委和独八大队选派具有初高中文化的中青年60人参加学习,地点设在大埔角村,学习时间暂定两个月,课程分设会计、税收、金融三门。1949年5月中旬,大埔县城(茶阳)、梅县县城相继解放,第一期财经人员训练班提前结束,10多位学员被分配到大埔县城、20多位学员被分配到梅县县城接管伪政权的工作,还有10多位学员回独八大队加强韩江一带的征税工作。

各县在接管伪政权的工作中,普遍感到缺乏财经人才。于是,第二期财经人员训练班迅速开办,向已解放的梅县、兴宁、平远、蕉岭等招收具有初高中文化的社会知识青年200多人,分设会计、税务、银行、工商、后勤五个班。经考试审查,被录取的同志,于1949年7月3日和4日在梅县三角地水白中学正式报到入伍。1949年7月3日,正当学员前来报到之际,由于胡琏匪兵正由江西窜扰粤东,财经班只得向山区撤离,从三角地到西阳、白宫、三乡、马头山李子坪,再转到恭洲、湖寮、百侯、大埔角、下沐教(窖),每到一个地方,放下行李,安排好住地,就开展学习。9月3日,与区党委机关、财委机关在埔北蓝田大塘背会合。停留几天,又转到埔北党坪。9月12日,召开大会,宣布分配名单,第二期财经班的学员,1/3回粤东,2/3去闽西。

两期培训班,共培训了260多人。这些同志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不少同志担任了县级财经部门的领导。

刘伟华同志是梅县南口瑶上人,1932年出生,读完初中后考上边区第二期财经班。他被分配到龙岩税务处工作。1950年3月调回兴梅专区,1992年从市外贸局离休。

新闻推荐

民生沟通丨购买纪念邮票最好用预订方式

兴宁李先生:为什么有些邮政发行的邮票在邮局买不到,却在邮票市场可以买到,这是怎么回事?兴宁市邮政局:邮票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