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阳镇移民新村社区发动居民携手共建新家园 留住移民乡愁 共建文明社区
●本报记者江婵
在梅江区西阳镇省道333沿线,有个“移民新村”,它不是一个村,而是一个在19年前建的“年轻”社区。2000年,因清凉山水库动工兴建,位于清凉山10个自然村的近千名村民“举村搬迁”,到白宫河畔的移民新村社区安了家。从大山走出的村民转变为居民,在近年来创文工作的带动下,库区“移民”携手共建新家园,在文明社区开启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共建美丽家园
为幸福“加码”
冬日暖阳洒在移民新村的历史文化长廊,400米的长廊陈列了移民新村的历史由来、库区10个自然村简介、社区党建工作、家风家训等内容。在栋栋相连的居民楼前,从大山迁来的居民已适应了社区生活,围坐在门前其乐融融地拉着家常,处处洋溢着温馨气息。
然而,在创文工作推进初期,移民新村社区却遇到了瓶颈。“虽然身份转变成居民,但大家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在社区养鸡鸭鹅、乱堆放木柴、公共场地晾晒谷物等现象时有发生。”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响辉说,曾经分散居住的村民,如今生活在同个社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显得尤其重要。
于是,社区干部以创文为契机,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开展“门前三包”,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提高居民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同时,在社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设立青少年“第二课堂”等,为各类群体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场所。在春节、元宵、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还自行策划主题文艺晚会,由社区干部、社区居民、社工自编自导节目,同台演绎“草根”大舞台,为居民的幸福感“加码”。
创办社区刊物
慰藉心中乡愁
告别大山19年,社区长者对故土的怀念化作乡愁。“在服务站入驻社区两年多来,社区老人常和我们谈起以前在清凉山村里的故事,搬迁前是如何生活的、以前村貌是怎样的,这些都让他们难以忘怀。”西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副站长杨少青说,有些居民还提到,希望可以留下他们那代人的共同记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经讨论商议,移民新村社区和西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决定创立社区刊物——《移民之声》,以此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在为期半年的筹备过程中,社区干部、社工、热心居民一起深入群众,挖掘历史文化、新村新貌、好人好事、名人轶事等社区文明素材,共同编撰了第一期《移民之声》,并免费发放给居民传阅。精美的《移民之声》不仅获得居民和乡贤的点赞,还在梅州首届志愿服务大赛中被评为先进典型项目。
今年74岁的移民新村居民、退休干部钟汉兰是《移民之声》的编辑顾问、撰稿人。“我们的祖辈从遥远的中原地区南迁而来,在清凉山艰苦创业数百年,如今又迁到移民新村安居乐业,我希望年轻一代在建设好新家园的同时不忘本,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钟汉兰说,第二期书刊筹备过程中,他们收到许多居民的踊跃投稿,这也激励着他继续发挥余热,和社区干部、社工们共同讲好移民新村“前世今生”的故事。
新闻推荐
男子无证驾驶被查 竟拖行辅警几十米 最终因妨害公务罪被判刑10个月
本报讯(记者王丽莉通讯员李冰)梅江区一男子徐某无证驾驶车辆上路,在遇交警检查时拒绝接受检查,甚至拖行辅警几十米。前不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