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风采》:以长卷记住乡愁 巨幅人文山水作品《围龙风采》在兴宁市首展
西泠印社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周国城,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珍书,嘉应学院副校长罗嘉文,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莫肇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思东,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钟瑞军,岭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向上,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姚涯屏等书画界、企业界、新闻界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近年来,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思东先生策划组织岭南艺术名家进行系列岭南风物的课题研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艺术佳作,包括《客家山居图》《历代羊城八景》《岭南佳果》《岭南树格》等,成为书画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客家山居图》长卷是对故乡山水与人文风情的深情大创作,长卷以世界客都梅州全境为描绘主体,以酣畅而清新的笔墨勾勒出客家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人情。2018年,刘思东再次召集岭南艺术名家,携手梅州、兴宁籍书画精英30多人共同创作巨幅人文山水作品《围龙风采》,此作品长达20米,高近2米,历时一年多合作而成。画作以兴宁地区的客家古民居中最具典型的围龙屋为聚焦点,展现了坐落于宁江两岸形式如一、风格各异的50多座围龙屋建筑群,画作穿插许多当地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和民俗风情,错落有致,一气呵成。著名美术鉴赏家赵利平指出,《围龙风采》如实地描绘了众多现代建筑群与城市部落,既表观了历史文化的一面也表现了现代发展的一面,蔚为壮观之中不乏现代气息。
兴宁人杰地灵,是千年客邑,文化之乡,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近百年来,涌现了胡曦、罗清桢、陈卓坤、李凌云、罗映球、李仁康、刘济荣、罗镜泉、曾道宗等许多闻名中外的书画家,并传承有序,新人辈出,被誉为“文化之乡”“美术之乡”和“版画之乡”。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是兴宁人,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围龙风采》把这些书画名家的故居也谱写在长卷之中,既是对艺术前辈的致敬,同时也是让文化积淀深厚的客家传统的传承,注入了人文情怀。画卷中展示了大量客家风俗和客家美食:犁田插秧、收割晒谷、舞狮舞龙、放孔明灯、晒腊肉、炙酒场景……人物神态传神、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动静结合,充分表现了画家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围龙风采》把客家地区千百年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绵长传统的地域文化尽情展现,是一幅融艺术、文史、情感于一体恢宏篇章。
收藏家刘伟安致辞时透露,著名画家刘济荣教授曾经鼓励他在力所能及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收藏一些字画作品,既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围龙风采》的创作以宣传兴宁、宣传客家文化为主题,刘伟安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为这幅巨幅《围龙风采》创作提供帮助,以此回报家乡,表达对家乡的一片敬意和眷念,为客家文化艺术增添风采。
《围龙风采》以客家籍名家刘济荣先生生前预题的书法为题签,并邀书画家周国城先生再作总题,配以美术理论家梁江先生书写的古邑兴宁八景赋,书画结合,相得益彰,尽显人文情怀。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珍书在致辞时称赞《围龙风采》是新时代兴宁美术发展史上的代表作,是一幅传世精品,是用客家元素,讲好围屋故事的典范,也是企业家,艺术家携手共进,取得双赢的典型范例。
如何用传统的样式、语言来表现新时代、新题材、新风貌一直是当下画家的追求。刘思东以独特视角组织创作的人文长卷系列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刘思东创作团队在策划选题、人员配置、创作手法上日渐成熟,如鱼得水,几年之间,创作之丰、影响之广,成为岭南乃至全国独特的美术现象——让笔墨承载记忆,以长卷记录乡愁,让长卷这种传统中国画样式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同时,在彰显个性的今天,在岭南还有一群画家坚守这种以团队合作的创作模式,更显得难能可贵。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丘佳溢通讯员卢静)兴宁市公安局日前联合应急管理、财政、消防等部门,在新陂镇乐仙村举行非法烟花爆竹销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