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要多点“互联网+”思维

梅州日报 2019-12-09 10:24

记者从市卫健局获悉,梅州市10家医疗机构被选定为全省电子健康码建设试点暨第一批上线应用单位,目前正全力推进建设工作,加快实现市民看病就医“一码通用”。(见《梅州日报》12月7日3版)

这几年,梅州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可谓费尽心思、使尽招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民生服务“指尖”操作蔚然成风,互联网将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构建了多元化的网络惠民体系。如今,推进就医“一码通用”,既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指明了方向,更让人切身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民生实惠,效用值得期待。

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是大势所趋。目前梅州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互联网新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这是一道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突破。

政务服务改进“一小步”,换来的是群众获得感提升“一大步”。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顺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切实改变传统观念与服务模式,持续为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网络政务服务,加快构建一个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并使之朝着更高效、更惠民、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民生服务要多点“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民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IT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高端,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更广泛地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应该说,我们并不缺乏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关键是看职能部门做不做、怎么做。说到底,就是要把群众是不是高兴、能不能满意作为线上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用非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的理念和办法去繁事化简、难事化易、大事化了,并构建起“可查询、可跟踪、可评价”的体系,在“问题导向”中不断提升“互联网+服务”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

新闻推荐

梅州海关原产地签证增长23%

本报讯日前,笔者从梅州海关获悉,今年前11月,梅州海关共签发原产地证书12100份,同比增长23%,签证金额2.47亿美元,帮助梅州出口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