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现“ 4>26 ”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梅州四家市管国企挂牌,力争“今年打基础、明年初见效、逐年有发展、五年大收获”
梅州市属国有企业的发展,在11月28日注入了一股新活力量。
当天上午,嘉城建设集团、金雁工业集团、客都文旅公司、嘉应控股集团4家市管国有企业举行挂牌仪式。这标志着梅州推进改革重组进入了抓落实关键期,深化国企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改革。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哪里入手?“小散弱”企业困局如何破解?国资监管如何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职能转变?
梅州市委、市政府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问题导向落实国企改革,按照“改革创新、效益优先、突出主业、务实发展”的原则,重组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26户国有企业,探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啃下硬骨头
实施国企重组
打破“小散弱”发展困局
挂牌当天,天气寒冷,却难挡现场的热情,参加仪式的同志身着正装,早早在大楼的台阶前肃立,等待红绸布被掀开的那一刻。“这是梅州国有企业发展迈开的一大步,真的给我们企业提振信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客都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人房岿说。
房岿流露出的真情实意,背后是他对梅州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寄予的厚望。
梅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志洲介绍,梅州市属第一家国有企业市程江梯级水电厂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为梅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是梅州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市属国有一级企业共53户,其中属于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有26户。
近年来,梅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盈利弱的问题。“重组前,梅州国企存在规模较小、布局单一;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改革滞后、活力不足;制度缺失、监管分散等问题。”吴志洲分析指出,“小散弱”的国有企业远不能适应梅州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因此,此次改革重组对梅州来说意义重大。但要做到“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推动国企改革,恰恰需要梅州直面问题,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啃下硬骨头。可以说,梅州对国企改革的理解和实践,是一步一步深入的。
今年初,梅州市国资委挂牌成立,梅州首次将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12日,召开市管国有企业筹备组工作会议,整合直接监管的企业26户,组建工业、建设、文旅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等“3+1”集团(公司)。
重组并不是简单地处置资产安置职工,更不是“为改而改”的硬上弓。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市国资委调研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梅州市属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工作思路。这是对梅州国企改革重组的一次精准把脉。
“按照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我们对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26户市场竞争类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对产业相近、主业相关的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划转等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吴志洲说。
不到半年时间,新组建的4家市管国有企业于11月21日完成企业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11月28日,嘉城建设集团、金雁工业集团、客都文旅公司、嘉应控股集团四家市管国有企业正式挂牌,梅州国有企业发展迎来新起点。
迎国企改革的春风,重组的老牌企业也焕发青春。金雁工业集团的前身,始建于1969年,先后经历了梅县地区大雅硫铁矿、梅州市化工矿产实业公司、梅州市金雁实业集团公司三个发展阶段,至今已有50年历史。
“经过重组,我们以现有实业为基础,突出绿色矿业、智能机电两个主营业务,实施"两链驱动,四个一流"的企业发展战略,激发国企发展的内生动力。”金雁工业集团负责人林振东表示,将把金雁工业集团打造成梅州市实体经济的标杆企业。
牵住牛鼻子
突出主业优化业务结构
达到“瘦身健体”
“嘉城建设集团整合全市市属建设行业优势要素资源,将打通梅州建设行业"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全产业链,具备承接省市重大工程项目总承包的业务能力。”嘉城建设集团负责人张晓说,集团以国内外行业先进建设企业为标杆,打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国有龙头企业。
吴志洲介绍,此次国企重组更加突出主责主业,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国企的造血功能和产业链拓展能力明显提高。“根据梅州当地实际,四个集团公司分别以工业、建设、投资控股和文旅为主,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明晰主业方向是梅州国企重组的前提,对此,深耕文旅产业多年的房岿颇有感触。
“重组前,部分企业主业方向不明确,一个企业主营业务达到五六个,这样一来,私心杂念就多,看到旅游房地产火爆,就马上转头去做房地产,缺少一个国企的定力,也是主业不明晰的表现,反倒样样不精。”房岿说,只有不断提高主营业务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推进重组时,根据梅州的生态功能区定位,更好地突出工业这一主业,做到绿色发展。同时注重企业的业务整合和调整工作,避免企业之间因为业务交叉出现不规范竞争、不规范改革、不彻底改革现象。”林振东说。
26户重组为4大户,这里面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性加减,而是一种化学式重组,通过“合并同类项”,将相关的业态进行关联、协同、融合,进而产生裂变和聚变,实现能量倍增。总的来说,就是要“瘦身健体”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
以嘉城建设集团为例,该集团创新灵活机制,以事业部制管理的企业发展模式,形成“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内部管理制度,将行政管理、资产经营、战略管理、数据服务等归置于集团总部形成拳头合力,也使得各个支持型和经营型部门的活力得到了释放,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把每一个业务做精做专。
这一做法是梅州国企改革中,关于创新企业考核、工资总额和选人用人机制的一个真实案例。创新机制激活内生动力是国企发展的保障,支持创新就抓住了促发展、谋未来的“牛鼻子”。
“按照"集团化架构、公司化运作"模式运营,减少了重复建设、精简了组织机构。”吴志洲说,此次重组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2级以内,减少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流程效率。他解释,这样不仅能解决长期存在的“没人负责”和“对谁负责”的问题,还能树立只有干事才是铁饭碗的新观念。
为树牢“饭碗不是铁的”观念,梅州将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尽快制定出台梅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以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打开新局面
借助改革契机打造
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后,如何借此契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梅州给出的答案是:兴利除弊稳扎稳打,持续改革久久为功。
梅州将以明晰战略定位主业方向为前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服务绿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激活内生动力为保障,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国有企业,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稳步实现“今年打基础、明年初见效、逐年有发展、五年大收获”。
经过颠覆性重组再造,企业将彻底轻装上阵。“我们集团以"1123"的企业发展思路来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即一个目标做强做优做大、一个党建统领、创新驱动+人才驱动的双核驱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城市开发的三点支撑。”张晓表示,改革势在必行,他们将在深化国企改革中体现企业担当。
广东嘉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华也表示,改革带来的强劲动能,让其信心加倍。未来,嘉应控股集团将立足服务梅州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梅州“5311”绿色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聚焦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资本融通渠道,推动实现产融一体化,做强做优企业,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引领力,助推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重组,势在必行。面对国企改革,梅州企业积极响应,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持续改进监管方式,逐步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职能转变。特别是今年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市国资委对标发达地区,研究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资总额管理、投资监督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
梅州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识到,完成国企重组仅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发展规划、项目谋划、体制机制创新等正接踵而至。梅州将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奋进:
——增强本领,打牢干事创业的“底子”。市属国企管理层要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强化市场机制、人才机制和分配考核机制建设,建立起严格的风控体系,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同时要有“狼性”,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团队精神,不仅仅依赖手头上的资源;
——廉洁自律,常照清正廉洁的“镜子”。国有资产是全市人民的血汗钱,一分钱都不能浪费、不能挥霍。深刻汲取反面典型案例教训,始终保持警钟长鸣,做到自己一身正气、企业行稳致远。同时发挥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优势,国企负责人要形成勤勉、公正、灵活、稳健的经营风格。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监管……当前,梅州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拔地而起,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取得突破,努力为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链接
市管国有企业简介
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由梅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集团公司以规划设计服务、工程建设运营和城市开发建设为主营业务。新组建的嘉城建设集团,拥有员工54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0多人,高级工程师有100人,中级工程师130多人;拥有城乡规划编制和公路工程监理2个甲级资质,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和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还有房屋建筑、水利、公路、勘察、工程咨询及房地产开发等30多项设计、施工和开发资质。是梅州建设企业中,技术人员最多,资质较齐,具有建设行业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建设集团公司。嘉城建设集团将充分整合现有建设资源,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按照“集团化架构、公司化运作”,以事业部制管理的企业发展模式,打造梅州市建设领域国有龙头企业。
广东金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其前身实始建于1969年的梅县地区大雅硫铁矿,此后经历了梅州市化工矿产实业公司、梅州市金雁实业集团公司三个发展阶段,至今已有50年历史。正式挂牌成立的广东金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原梅州市金雁实业集团公司为基础,重新改制、整合、组建而成。新的金雁工业集团主营业务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智能机电配件制造。
广东客都文旅有限公司
梅州市文化旅游行业中唯一的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承接、提升原梅州市旅游总公司的国内国际旅行社业务,创新旅游线路及定制化旅游服务;合作开发运营智慧旅游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全产业链;对接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旅游手信、文创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文旅、康养产业。
广东嘉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重点为股权投资、资本运营、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相关业务,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未来,嘉应控股集团将立足服务梅州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梅州“5311”绿色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聚焦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资本融通渠道,推动实现产融一体化,做强做优企业,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引领力,助推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德培)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扫黑除恶专题文艺晚会日前在市文化馆群星舞台上演,吸引了周边群众500多人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