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摔倒不能不管”点赞

梅州日报 2019-12-02 10:35

■ 邱发平

11月29日,梅城东山大桥江南端,一名老人骑摩托车在桥头转弯过程中不慎摔倒。路过市民叶女士和她男朋友闪过一个念头:“老人摔倒不能不管”,第一时间施以援手,附近志愿者闻讯赶来帮老人检查身体,上演了一幕众人合力救人的场景。(见《梅州日报》11月30日4版)

公民好心扶起倒地老人,却遭遇“碰瓷”的事,的确让人寒心,而“扶老人被讹险”的黑色幽默,也折射出助人有“风险”,“扶老”需谨慎的尴尬社会现实。在“好人难当、好事难做”的现实语境下,梅城上述市民勇敢助人举动反衬出梅州人心地善良的本性,是对改善社会风气,匡扶道德正义的有力呼唤,激发了我们的勇气与信心,使我们摆脱了“扶不扶”的纠结心态、看客心理。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守望相助、互相爱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信任得以重建、社会风气得以改进的根本。有人也许会说,叶女士等人之所以敢上前,是因为有人带了头,这样大家能够相互作证,加上有志愿者的专业救助,所以救人才没有顾虑。笔者认为,即便事实真的如此,危难时有人挺身而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有人能够紧随其后更值得点赞。事实上,社会风气从来就是人心向好,它就会更好;人心向坏,它就会更糟。在危难时刻,在生死攸关面前,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出来,伸出手,冲出去。他们的举动让人坚信,扶危济困仍是社会主流,善良与真情普遍蕴藏在人们心中。

人皆有恻隐之心仁义之情,这是朴素的道德品质。上述市民助人善举和志愿服务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抛去“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这个伪话题,保持对道德良知的敬畏,对正义感的信仰,对善良仁义的追求向往,共同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德国社民党选出新主席 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可能性加大

11月3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社民党新任主席瓦尔特-博尔扬斯(左)和艾斯肯庆祝胜利。新华社/路透据新华社消息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