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蕉岭、蕉华融合发展 梅州蕉岭布局大健康产业的背后

南方日报 2019-11-27 05:54

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蕉岭、蕉华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图为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汪敬淼摄

与6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健康高科技项目加速落地,千亩产业园初现雏形……日前在梅州蕉岭举行的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科技成果展示、招商推介会上,释放出一系列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信号。

这些企业签约落户的背后是蕉岭、蕉华融合发展的成果。曾经,蕉岭县被“无地可用”的问题深深困扰着,蕉华区则因行政职能不完善等发展受阻。如今,这些问题都将随着两地的融合迎刃而解。

区域融合,改革担当。实际上两个行政区的融合,涉及到千头万绪的改革推进工作,离不开迎难而上的信心,更离不开攻坚克难的勇气。梅州市委、市政府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找差距、真落实,真刀真枪解决两地融合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蕉岭县和蕉华区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抓好融合发展课题调研工作,点对点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实习生邱珂娜通讯员祝银清林剑湧廖静宜汪敬淼

相邻之困

“蕉岭之渴”与

“蕉华尴尬”

沿着205国道眺望,在行政区划板块上,蕉岭和蕉华地域相邻,两地群众往来穿梭,交流甚密。蕉华区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了加速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蕉岭、蕉华两地相邻却又属不同区域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在蕉岭、蕉华融合发展之前,蕉华管理区的定位是市政府直属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不具备县一级政府相同的机构设置,但又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和经济管理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既要对工业园区进行开发、建设、管理,又要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对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就会出现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发展受限等问题。”一位蕉华管理区的工作人员坦言。

与蕉华管理区的工作人员一样,盼望着蕉岭、蕉华融合的还有众多想入驻蕉岭的客商。“很早我就有在蕉岭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想法,但无奈这里没有完善的工业园区,没有排污设施这些相关的配套设施,导致项目一直无法落地。”一位蕉岭籍的客商表示。近年来,不少客商频繁到蕉岭考察,一心想在家乡发展大健康产业,但一直没能如愿,原因就是缺乏像产业园一样的平台,缺乏统一的公共配套设施。

去年5月,蕉岭县在全省率先发布《蕉岭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立足“世界寿乡”“富硒秀美”的生态禀赋,打造“经纬融合”的大健康全域产业链,全力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蕉岭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平台的支撑,而企业落户亦需要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山多地少、面积狭小的蕉岭县所欠缺的。

一方面是蕉岭的产业发展缺乏园区支撑,另一方面相邻的蕉华工业园区虽地处蕉岭腹地,但其规划与蕉岭县城市总体规划不能有效衔接,导致蕉岭县引进的企业不能顺利落户在蕉华工业园区内。而蕉华工业园区内的项目落地也并不是非常顺利,主要是受规划编制时的技术条件制约、蕉岭县2006年划定的生态控制红线等的影响。

两地发展的掣肘越来越深,呼吁两地融合的声音则越来越高。2018年12月,一份由市委政研室牵头撰写的《关于理顺蕉华管理区体制的调研报告》出炉。报告深刻指出,蕉华管理区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如行政职能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市直部门无力管,蕉岭县无权管”的情况;政策对接难,农民无法享受强农惠农政策;规划冲突,造成有建设用地项目却无法落地建设,等等。同时,报告也点出了蕉岭县与蕉华管理区地域相邻,地缘和亲缘、文化和风俗关系紧密,群众渴望融合的特点。

推进蕉岭、蕉华融合,改革势在必行。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扎实开展融合工作,全面研究党建工作、理顺社会事务管理体制、行政管理职能等有关问题,推动县区紧凑型发展。

改革攻坚

理顺改革难点

啃下融合“硬骨头”

推动蕉岭、蕉华融合发展虽是大势所趋,然而,区域融合涉及行政区划各职能部门利益的调整,如何逐一理顺,推进改革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困难不怕难,一场改革攻坚战悄然拉开。

今年1月,梅州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报告提出,蕉岭县要向南发展,打造梅州寿乡品牌之星,依托世界长寿乡品牌,统筹桂岭新区、蕉华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材产业绿色转型,以长寿文化驱动县域绿色发展,建设“世界寿乡、富美蕉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今年3月,蕉岭县委书记、市蕉华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陈伟明主持召开蕉岭县、蕉华区联席会议,他提出,要充分认识蕉岭县、蕉华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发展成果赢得“换道超车”的先机,扎实抓好融合发展课题调研工作,点对点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区域空间、资源、产业、功能融合,推动县区紧凑型发展。

在蕉岭县、蕉华区融合发展的关键期,8月30日,蕉岭县委常委会议召开,强调要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对蕉华区的改革定位和办园区兴产业的发展定位,聚焦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优化项目投资环境,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努力把蕉华区建设成高质量的省级园区,加快推动蕉岭县、蕉华区融合发展落地见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融合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单位、部门纷纷响应,担起融合之责。

9月9日下午,蕉岭县自然资源局与市自然资源局蕉华分局举行交接仪式,县自然资源局开始行使蕉华区自然资源管理职权,正式履行蕉华区土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管理和执法监察等所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职责,这将标志着蕉岭、蕉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了条块精准对接、整体无缝融合。

紧接着,蕉岭县人社局、蕉岭县农业农村局、蕉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均与蕉华区完成了工作的交接,正式履行两地的工作职责,为蕉岭与蕉华区加快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蕉岭、蕉华融合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融合协调问题,这些都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才能一一啃下"硬骨头"”,一位参与了改革历程的干部介绍。

改革既是行政体制机制的融合,但更离不开现实职能的落地,如何确保改革落地,让群众享受红利,面对有些拿不准的,可能干部会犹豫观望,不过,今年正在深入推进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攻坚克难促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自9月份区党委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我们共收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惠民政策意见建议25条,群众期盼解决的路灯、饮水、出行等民生实事36项。”蕉华区办公室主任钟渊元说,针对蕉华区水源不足、管网老化造成群众饮水难、用水难的突出问题,蕉华区实施了自来水扩容改造工程,通过新建水源水陂、压力调节池、清水池以及铺设输水管道等措施,将供水规模扩容至日产950平方米。

宽阔的道路、干净的街道、设备完善的医院、书声琅琅的学校……很多归难侨不会想到,曾经的蕉岭华侨农场会发展为今天这个样子。“蕉华区的环境一直在变,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位归侨感慨万千,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在蕉岭、蕉华融合的过程中,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喜人变化。通过改革,蕉华区的医院、学校等纳入蕉岭统一管理,将“包袱”转变为“引擎”,让园区发展得以“轻松上阵”。

任重道远

以改革为引擎

为大健康产业赋能

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蕉岭、蕉华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

“蕉岭的竹编技术和相关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决定和蕉岭签约投资项目,发展一个新的健康环保产业——竹制品,目前正在对接落地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蕉岭健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兰明表示,他在蕉岭投资已有15年了,蕉岭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很好。

11月17日,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科技成果展示、招商推介会在蕉岭举行。会上,根据各自需求和优势,围绕蕉岭县、蕉华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有6家知名企业与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蕉岭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了富硒食品科技园、健康养生医疗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

曾经,蕉岭县被缺乏工业用地、没有省级工业园(开发区)的问题所困扰,而蕉华区也因规划冲突等问题项目落地并不顺利,如今,这些问题都将因两地融合而得到解决。

作为世界长寿乡,蕉岭的生态优势被众多大健康企业看好,那么,如何推动这一优势资源向绿色产业发展转化呢?

今年,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破难攻坚的勇气,解决蕉岭、蕉华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确定了以“大健康”为核心,以“生态”和“创新”为双轮驱动,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闽粤赣边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大健康产业,全面建设“食、医、研、养、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区。

“蕉岭发展大健康产业,要有地方把项目落地。如今,蕉岭、蕉华融合发展,利用县域的优势发展其特色经济,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点赞蕉岭、蕉华融合。

随着企业的签约,摸着石头过河的蕉岭、蕉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几十年积聚下来的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目前,还存在园区规划滞后、主导产业集聚不够、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

“下一步,园区将突出主导产业,牢牢把握园区三产融合的发展定位,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重点依托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一产",紧扣"食品加工业"、"食用菌产业"等产业做强"二产",大力发展"精品民宿"等乡村新业态做活"三产"。”钟渊元说。

据了解,在发展阶段上,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总规划1.9万亩,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规划5000亩,产业区域定位为南部健康产品研制区;二期规划6000亩,西部精致农业示范区;三期规划8000亩,东部康养文化旅游区。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加强主导产业的集聚力度。

在园区“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批高技术企业。同时,园区还将注重“三产联动,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园区中部生态新城建设,并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新城,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我们在全力提升园区整体形象的同时,对标省内其他发达园区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探索实施项目建设"容缺机制",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园区竞争力。”钟渊元表示,将严把“入园企业准入”关,以项目产业导向、选址及用地规模、环境影响、能耗水平、技术水平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审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对于推动县域发展,特别是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县域产业的建设具有引擎作用,将为蕉岭、蕉华高质量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

蕉岭、蕉华融合大事记

1960年

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成立,为蕉华管理区前身

1993年

批准成立“梅州市蕉华管理区”,保留“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的牌子

2003年

批准蕉岭华侨农场设立市级工业园

2004年

加挂“梅州市蕉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的牌子,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的开发、建设、管理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并赋予县级行政管理职权

2006年9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将蕉华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2007年

实施机构改革,将原华侨农场的中小学、医院、派出所、司法所等机构从蕉华管理区分离出来,归口由相应的市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2008年1月

被确定为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范围

2015年3月

经省政府同意,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园管理,享受省产业转移扶持政策

2019年

按照梅市明电(2019)181号文精神,推动蕉华管理区体制机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实现蕉岭县、市蕉华管理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

新闻推荐

对接优势资源 探索大众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发展大健康产业是造福全人类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