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志愿服务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 客都更温暖 文明更闪耀
●本报记者刘巧
见习记者林仪
社区、养老院、学校门口、大街小巷……在梅城,时常可以看到一群群“红马甲”“蓝马甲”在疏导交通、敬老助老、清理“牛皮癣”、开展便民活动等。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梅州市志愿服务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客都梅州更加温暖,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服务社区
志愿精神感染人心
26年前,在梅城经营理发店的熊功员听到不少顾客为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解决剪发问题而忧愁。“出于便民利民的心态,我开始上门服务,后来遇到一些困难家庭,就减免了他们的理发费用。慢慢地,便走上了义剪的道路。”熊功员告诉记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影响是无限的。2015年,熊功员加入江南壹家义工协会,牵头成立了梅州市首个义剪服务队——江南壹家义工协会义剪服务队,发展至今已有成员8人。不仅如此,许多受助者的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孙女都被熊功员所感动,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在一个又一个“熊功员”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志愿服务活动由此遍地开花。“黄塘十字路口每天都有志愿者在疏导交通,其中我们被安排在每周一、三、五和周末下午。”梅江区亲子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杨蓓蓓告诉记者,她还走遍了三角镇、金山街道、凌东社区等地,通过各种方式服务市民、助力创文。“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市民朱新芳表示,她接下来也会参与到小区、女儿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希望从身边事做起,让这座城市更加文明和谐、温暖人心。
全民参与
传递文明爱撒梅州
11月15日,一场“幸福千岁宴”在梅江区慈爱颐养院侨新院区“开宴”,吃得老人们乐呵呵、美滋滋。“这是城西美食第5年为老人们"设宴"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这次留了60张凳子,说"以后每年都来"。”院长梁锦发告诉记者,在颐养院工作11年来,他亲眼见证着梅州市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及学校、企业、医院、政府单位等爱心团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志愿服务活动也从简单的捶背、剪指甲、打扫卫生拓宽至义诊、表演节目、开展知识宣传等,变得更加多样化、专业化、长效化。
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朝阳行动……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梅州市志愿服务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6.5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2280个,累计办理注册志愿者证15.2万张、开展志愿活动23025个、服务时长478万小时左右。
在梅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在校学生,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传递文明,让爱撒梅州、情暖人心。
新闻推荐
无声世界里传递爱的声音 梅州首家“无声卤味店”落户五华,打造残障人士创业就业的幸福之家
“无声卤味店”店员正与顾客“沟通”,准备打包菜品。(潘炜玲摄)●本报记者赖锋特约记者潘炜玲张炳锋在人来车往的五华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