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皆“乡愁” 广东(蕉岭)乡建馆

梅州日报 2019-11-25 11:41

广东(蕉岭)乡建馆成为众人寻觅一抹乡愁的打卡地,吸引一批批游客来此参观。广东(蕉岭)乡建馆日前在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落成揭幕。乡建馆兼具示范交流、教学、体验三大功能。广东(蕉岭)乡建馆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建筑代表,运用了大量乡土元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乡愁,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千百年来代代传承,亘古不变。在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新落成揭幕的广东(蕉岭)乡建馆,成为众人寻觅一抹乡愁的打卡地,吸引一批批游客来此参观,寻找记忆中的乡村。鲜为人知的是,此处原来是一片荒废破旧的老房子。近日,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重现“老房子”涅槃重生的历程。

传统现代有机融合

展现客家建筑特色

“老房子是不是一定要拆建?乡土味的东西就没有一点价值?在我们看来,恰恰是这些被人遗忘的老房子代表了独具特色的客家乡村建筑文化,它们跟自然的关系远远要比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谐得多。”卓创乡建发展集团蕉岭片区负责人章建平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挖掘本地文脉,展现客家建筑的风貌和特色,蕉岭县蕉城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在龙安村里三村民小组选址打造了一座占地5733平方米的乡土建筑营造展览馆,也是全省首家乡土建筑营造展览馆。该馆以“乡愁艺术”示范交流基地为定位,因地制宜在老宅拆旧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提炼乡村建筑的纹样、线条、材质,传承客家传统元素,并运用在重建部分的建筑中,赋予建筑时代审美同时又与客家建筑相呼应。馆外还建有匠人广场,以木架、砖墙、竹编屋、竹廊等实物展示了蕉岭建筑工艺,主要采用本地毛竹、石块、红砖、木块等材料手工制作而成。

“乡建馆其中一部分采用修旧如旧方式,保留横屋主体结构和木窗等客家传统建筑元素,另一部分则在遵循木构、土砖、抹灰等乡土建筑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元素,以钢结构为主体,外嵌线条感和凹凸感明显的砖红色木。”章建平表示。

“看到这个夯土器做的泥墙就想起了小时候,好多老建筑都没了,但蕉岭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有了新的活力。”台湾傅氏宗亲联谊会傅学斌回乡寻根问祖,看到老建筑方式的延续与创新赞不绝口。

老房子变身新场馆

铸乡村振兴新名片

乡建馆不仅让台湾乡亲刮目相看,也让见证其变化的本地村民连连称赞。

“我的家就在乡建馆这个角上。”今年54岁的曾庆香指着平面图说到。而一旁的拆迁航拍图则还原了修建前面貌:裸露红砖的烂尾房、加盖铁皮瓦的平房、浑浊的水池、狭小的村道……彼时,此处就像一块破旧的补丁,分外扎眼。 “我住的还是80多年的老房子,会漏水,门口的路小车也进不来。”提起家园昔日的情形,曾庆香直摇头。

“该地涉及十几户村民,其中曾庆香家需要拆迁,其他产权村民都已经在外居住生活。”蕉城镇党委副书记涂伟文说,去年6月项目规划基本敲定,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做征拆沟通工作,搜集意见建议,并得到村民和户主大力支持,8月工程队就开始进场。

历时13个月的建设,昔日废旧危房以广东(蕉岭)乡建馆崭新面貌示人,曾庆香一家也已入住宽敞明亮的新居。“我们的初衷就是想给客家乡土建筑技术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蕉岭乡建文化,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观节点。”涂伟文表示,在前不久圆满落幕的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上,广东(蕉岭)乡建馆作为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会场,获得专家学者高度赞誉。

蕉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蕉岭)乡建馆将发挥好示范交流、教学、体验三大功能,以打造蕉岭乡村振兴新名片新亮点为总目标,使之成为新型乡村工匠的孵化工场、讲述蕉岭乡建故事的综合载体以及揭示未来乡建发展的智能场馆。

本版撰文:廖键廖静宜林剑湧汪敬淼

摄影:林翔廖静宜

新闻推荐

发展有机农业 研发长寿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世界长寿乡,蕉岭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通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