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旅游应有“非遗”

梅州日报 2019-11-22 10:44

■ 邱发平

今年,梅州“非遗”喜事频传,各县(市、区)一批批“非遗”项目先后走出“山门”,登上全国性舞台,充分展现客家“非遗”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梅州市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深耕文化“沃土”,增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命力,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推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助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见《梅州日报》11月21日1版)

好看的风景千篇一律,有趣的旅游应有“非遗”。“非遗”与文旅融合,可提升人们休闲生活的文化品位,让旅游更有诗意和获得感。梅州旅游业态的丰富多样,旅游内容的特色化,更加能证明其旅游品质和独特城市魅力,让广大游客来了还想来,从而推动梅州全域旅游的发展。

“旅游化生存”也是盘活、保护、传承“非遗”的最有效模式。“非遗+旅游”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盛宴、文化体验同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神奇及传承的不易,更能提高“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和知晓度,激发“非遗”的时代生命力,增加相关传承人群及所在区域的经济效益,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传播。

“非遗”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流传至今,先天就具有市场基因。通过旅游这一载体,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探索更多“非遗+”的模式,不但可让“非遗”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更能促进一个城市的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对当地的文化地标或者文化名片打造也是大有帮助。文化和旅游是两个有重大交集的产业,文化的传播需要旅游作为载体,而旅游也因为文化更有吸引力和承载力。梅州既是旅游城市,又有丰富的“非遗”项目,通过“走出去”、办活动等扩大“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更当积极探索“非遗+”的打开方式,充分与文创、旅游结合,构建“非遗”旅游体系,通过旅游、文创产业的添薪加火,创新发展“非遗”项目,培育特色文旅品牌。同时,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节庆,打造出以“非遗”项目为主的文化地标,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新闻推荐

梅州市坚持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 梅州城区交通秩序改善明显

志愿者在路口指引市民文明过马路。(洪国栋摄)本报讯(记者洪国栋)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7月份以来,为进一步做好梅州市创建全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