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制度的 轨道上行稳致远

梅州日报 2019-11-17 10:18

■ 廖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锁“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指明了中国治理的方向与路径,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进行深化和展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方位立体画像,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为下一步发展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注入新动力。

(一)读懂“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深刻认识制度强国的价值。《决定》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而中国制度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制度逻辑科学管用。理解和把握“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我们才能愈发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根本支撑性、良好成长性,愈发清晰中国道路的建设思路,愈发明白应对“时代之变”中国之道的现实意义,愈发有力地回应西方学者预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谓的“衰落”“崩溃”。

(二)把握增强制度效能的着力点,从制度体系发力。任何制度要有生命力,都离不开作为制度主体的人的参与、敬畏、执行。这就要在培育制度意识,确立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能力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按制度行使权力,敢抓敢管,坚决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必须以钉钉子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抓制度执行,把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安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三)找准制度建设发力点,努力为“中国之治”提供更多梅州探索。新时代改革开放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梅州要扭住增创体制机制优势这个主攻方向,聚焦重点环节抓推进,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立破并举,融通“制”与“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聚焦难点问题抓探索,立足实际,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进行研究,抓紧推进重点改革事项,积极实施新部署,在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上担当作为、勇于实践、改革创新,更好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势,努力为“中国之治”提供更多“梅州素材”、探索更多“梅州经验”、作出更好“梅州示范”。

(作者系梅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

新闻推荐

梅州市三个省级校园科学馆(室)获授牌

作新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3D打印机运行。(杨敏摄)本报讯(记者杨敏)昨日,省科技厅调研组来梅开展“农村校园科学馆(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