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品质 打通快递的“最后一公里”
■ 徐剑锋
“双十一”期间,各个快递公司的分拣快递工作越来越紧张。8日早上4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梅州市分公司的第一趟物流车就抵达处理中心,直到上午9点半,该公司的11辆物流车全部回到处理中心,满满当当的包裹等待分拣。(见《梅州日报》11月10日4版)
“双十一”挑起的消费热度在不断升温,让快递行业再次进入了“春运模式”。面对这场大考,梅州市快递公司使出十八般武艺,或协调加班,或增加投递人员车辆等,梅州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其中,市邮管局“错峰发货、均衡推进”全力保障“双十一”期间平稳运行,这样的主动作为值得肯定。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双十一”既是快递业务爆仓期,也是服务投诉高发期,投递龟速、物品残缺、丢件损毁等现象时有发生,也击中了快递行业发展的软肋。而近年来,在快递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上,《快递暂行条例》《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等多部法规相继出台,对超时取件、野蛮分拣、冒领等违规行为,提出的要求不可谓不细,作出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关键在于,严苛律法要严格执行,而且是不留缝隙、不打折扣的。尤其是在“双十一”这个消费时点上,更应让制度与监管唱好双簧。
目前而言,在快递服务上,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更加注重美好的消费体验,如果拿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质服务措施,仍然偏重于同质化竞争,延续“一间出租屋、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亲戚朋友”就能上路的快递粗放模式,那显然是碰到瓶颈甚至被用脚投票的。
让快递彰显“快品质”需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市场巡查和行业监管,进一步保障快递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快递行业在法治轨道上奔跑;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靠先进的分拣技术、科学的内部管理、完善的运行规则来提质增效,依托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来打通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主动出击探求新路、主动适应消费变革,才能创造新供给、引领新消费,给消费者一个信心和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婉萍)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近日印发关于为离退休干部订阅《梅州日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