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网络强化管理 助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蕉岭县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的力度,强化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蓝坊镇卫生院中药房古色古香。
中医特色疗法——艾灸。
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主治中医医师王苑芳在为患者进行中医理疗。
在蕉岭县中医医院中医药调剂室,看到的不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中医柜格,而是一台中药配方机和一墙的白色塑料罐,每一个罐子底部都贴着条码,里面装的就是经过调配系统配方的中药免煎颗粒。
药剂师根据中药配方系统传输过来的电子处方将药瓶插入操作台对应的接口上,不久,一副中药颗粒剂就调配完成了。“现在有了颗粒剂,免去了煎药的麻烦,开水一泡就能喝了,越来越方便的中医治疗成为不少群众看病的首选。”蕉岭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凯桂说。
近年来,蕉岭县充分依托世界寿乡品牌优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通过强化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县区融合发展,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让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同时,自成功申报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单位以来,该县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健康促进工作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全县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文/邱珂娜陈萍林剑湧何锐雄
图/林剑湧
健全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让村民享受便捷医疗服务
在蕉岭县蓝坊镇卫生院,记者看到,过去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个脉枕的“老三件”中药房,如今已被古香古色的中医馆所取代。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建设,2017年年底,投入资金100万用于我镇卫生院中医馆布置、中医设备购买,引进6大类中医业务,包括针灸、火罐等所需设备,助力中医服务能力再提升,全力打造了蓝坊镇卫生院中医馆。”蕉岭县蓝坊镇卫生院院长徐苏民说,卫生院的设备都是按照要求统一配备的,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有了规范建设,群众看病就更加方便了。
“中药相对于西药而言,虽然疗效没有那么快,但是能够治根治本,没什么副作用。我家孩子还小,镇里的卫生院又设有中医馆,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中医师看病。”蓝坊镇峰口村村民郑霞说。
走进蓝坊镇卫生院中医馆,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理疗室等科室应有尽有,按摩床、火罐、艾条等诊疗器具一应俱全,这些都与蕉岭县强化三级卫生基础设施的举措分不开。
一直以来,中医药服务能力都是乡镇卫生院的短板,蕉岭县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医服务基层化”的延伸工作。2017年,全县8间乡镇卫生院和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相对独立的中医馆,配备多种中医诊疗设备和能够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方法的中医工作人员。
“我院现有3位中医医师,每天坐诊的时间都有很多群众来看诊,主要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是腰脊椎疼痛等老毛病,我们会为患者进行常规的中医理疗,群众的反馈都很好。”蓝坊镇卫生院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谢志辉说。
中医馆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群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门诊中医药服务量占30%以上,中药饮片占5%以上。“主要是要完善中医诊疗设备,扩大中医服务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蕉岭县卫健局副局长王均平说,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同时,各镇卫生院中医馆还设置了“桂岭名医”工作室,落实专家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对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近年来,蕉岭县整合全县中医药服务资源,将蕉岭县中医医院打造成为中医药服务龙头,乡镇卫生院重点发挥中医药服务枢纽作用,村卫生站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目标,完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与作用,2017年,蕉岭县投入5000万元,全面完成了69间村卫生站的建设工作,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据统计,现全县69间卫生站均配有火罐、艾灸、刮痧板、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能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75%以上村卫生站配有中医药人员。此外,还通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村卫生站中医药服务能力。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县区医疗领域融合发展
走进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看到一位患者驻足在中医馆门口的宣传栏前认真地阅览,宣传栏上详细描写了针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拔罐疗法等一些中医基本治疗方法以及麻黄汤、四妙丸、桂枝汤等中医方剂的介绍。中医馆内的装饰古色古香,设于蕉华分院1楼的中医馆有不少人坐在门口排队等候。
2018年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10万元,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中医馆基本完成了标准化的建设。
“中医理疗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打针,很受群众的欢迎。”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院长丘丽虹表示,前来接受针灸、艾灸、推拿、刮痧的患者络绎不绝。
目前蕉华分院中医馆开展业务主要有天灸、火罐、刮痧、推拿、针灸、耳穴、中频等治疗项目。自该中医馆投入使用以来,2019年前来蕉华分院就诊的人数同比增长32.43%,就诊人次同比增长22%。
“我还是喜欢看中医,这里离家近,不用跑到县城里去,已经在此做了几个疗程的艾灸治疗,效果不错。”正在接受艾灸治疗的钟阿姨说,自从蕉华医院设立中医馆后,她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中医馆的发展,也得益于蕉岭、蕉华融合发展战略部署,通过分院挂牌,我们也得到了总院技术上的支持,自3月份至今,总院还组织了三到四次的中医医师来到我院进行义诊服务。”丘丽虹说。
为推进蕉岭、蕉华融合发展,在市蕉华管理区、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医院及早谋划,主动作为,本着“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与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手”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双提升”“双下沉”,形成分工合理、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全力打造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让广大群众看病更方便快捷,今年3月26日,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正式挂牌。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就是要资源共享。“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蕉岭县人民医院分院牌子,可以实现药品共享、医疗设备共享和人才共享,通过"互联网+",病人在分院做的检查,可以从互联网传到总院,由总院的医生来诊断,把诊断结果传回分院,达到诊断目的。”蕉岭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张东文说。
“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了下乡向群众宣传中医药知识、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的签约三个方面的业务。我们医院还有全科团队,可以直接上门服务群众。”丘丽虹表示,近年来该院实行全科医生团队分片分区分队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医防融合管理,开展近1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及重点人群管理,这些都是通过团队服务模式进行点对点服务。
“接下来,我院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医特色目标,继续抓好中医设备设施、中医服务能力扩宽、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希望能够得到群众充分肯定。”丘丽虹说。
培养人才夯实发展根基
强化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
中医药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有效解决蕉岭县中医药人才不足的问题,该县坚持引培并举,全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在乡镇卫生院里是一个短板,相对弱化,要发展就需要突破常规的发展模式。”王均平说,其实中医药业务很受群众的欢迎,目前场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接下来就是如何进一步引进中医药人才和做好培训的相关工作。
“2016年,我们引进了一个中医内科学的全日制研究生王苑芳医生,这十分难得。去年底中医馆建成,苑芳医生学成归来,目前业务的开展情况十分可观。”丘丽虹说,专业人才引进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曲折。
近几年,蕉岭县多次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录优秀中医药人才,中医药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共有中医药人员113人,其中中医类别人员90人,中药人员23人。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成本较低,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我是中医药专业出身,所以当时刚好有这个机会,我就选择来到蕉华分院从事中医工作。”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分院主治中医医师王苑芳说,2018年7月份,到市里的中医院学习,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升。
服务、技术的发挥始终靠的是人才,这也是一直制约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在蕉岭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卫健局和县中医医院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县中医医院实现了人才“联网”。
为此,蕉岭县积极开展中医药业务培训。蕉岭县中医医院设立基层指导科,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每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三年来培训人次约5300人次。“我们医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中医师的培训工作,积极争取派送2名副主任医师及1名执业医师到市中医院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现均可熟练操作中医适宜技术。”丘丽虹说。
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或专业学历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对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通过组织开展师承教育,加速中医药人才成长,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得以有效传承,全县有5人考取中医药“一技之长”资格,有7人考取中医药“确有专长”资格。
在“引进来”的同时,该县也积极鼓励人才“走出去”。蕉岭县中医医院作为梅州市首家“广东省中医协作医院”“岭南骨科医疗联盟”授牌的县级医院,也担当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依托协作优势,大力培养中医业务技术骨干,进一步进行技术交流。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上送进修深造和建立、完善中医专家对口支援制度等方式,将师承项目、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
同时,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共派出44名专家驻蕉岭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和CT诊断技术指导,通过传、帮、带开展中医新技术新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该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延伸
大力发展具有中药疗效的
绿色健康养生产业
富“硒”,是蕉岭县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量研究证实,微量元素硒具有防癌作用,富硒中药材也被作为中医药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在世界长寿乡的品牌效应推动下,蕉岭县大力发展具有中药疗效的绿色健康养生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的多元需求。
蕉岭县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该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日长冬日短,非常适合野生中药材的生长。在管辖的多个行政村,有石斛、仙人草、葛根、佛手和白芨等名优稀特品种。
截至去年,蕉岭县充分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建成金银花、金线莲、黑老虎、白芨、葛根、石仙草等药材种植基地约2500亩,增强了中药材规模化效益、规范了种植标准、提高了种植水平。
同时,蕉岭县积极推进药食食材高端化加工和药食食材现代化应用。抓好富硒长寿食品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客家农夫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建设富硒产品检测中心和长寿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带动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等“五个一”,以及淮山、莲子、金线莲等药食食材产业开发。
此外,蕉岭还抓好大健康养生产业园建设,打造融合蕉岭长寿文化体验、微生物科技产业研发、田园康养生态休闲、基因检测预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综合体,推动药食食材在长寿休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现代化应用。
■链接
蕉岭县全力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
在蕉岭县中医医院,有一间特殊的门诊室,挂牌写着“治未病门诊”“体质辨识区”。“治未病分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未病先防,第二层是既病防变,第三层是病愈防复。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蕉岭县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赖启皇说,2014年蕉岭县中医医院被列为广东省“治未病”建设示范单位。
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理念,积极开拓中医医疗养生新领域,防治亚健康状态,2015年,蕉岭县中医医院和蕉城镇卫生院开始设立“治未病科”,通过健康体检体质辨识、风险评估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和调治方案。
据介绍,科内设置有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健康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等,各区域布局合理,流程便捷。
“我们不仅提供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指导等基础服务,还可以为有系统保健需求的人提供包括中药、微针、刮痧、拔罐、药熨、熏蒸等中医传统疗法的综合养护。”赖启皇说。
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妇女儿童等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中医药服务和健康指导等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55%。
新闻推荐
蕉岭县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 5名基层党员干部 生动诠释“初心”真谛
近日,蕉岭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全县400多名领导干部聆听了报告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