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在暴雨中能安心入睡” 东河水利所工程师李海晖扎根一线23年守护水利安全,去年获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

中山日报 2019-10-28 03:08

李海晖10月23日下午,中山市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所42岁的工程师李海晖像往常一样,正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汛后检修。“虽然这些设备已经通过了今年汛期的考验,但不能确保来年不出现其他问题。”在同事们心中,“严谨”“踏实”是李海晖的代名词。

从1996年毕业至今,李海晖已在基层一线工作23个年头,曾荣获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去年,他作为广东省水利厅推荐参赛的两名代表之一,一举夺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

●泵站方圆两公里没有人

李海晖出生在梅州的一个普通家庭,1992年,初中毕业后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当时,他想着“水”和“电”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去学习准没有错,但看到专业时,心凉了半截:“我想学的是水电,以后出来能在城里工作的那种,而一看这个水电站,出来以后工作环境八成不太好。”

1996年毕业后,李海晖来到了中山古镇水利所,从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环境,李海晖至今历历在目:“泵站方圆两公里没什么人,自来水也没有,我喝的水是同事从家里给我带的,洗澡只能去西江边用江水冲一冲。”

一个月后,李海晖给家人打电话,说想回梅州找份其他工作。此时,父亲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要努力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才碰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今后人生中困难的事情还多着呢!”

摆正心态后,李海晖逐渐适应工作环境,每天除了认真完成日常工作外,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看书学习。2000年,李海晖从古镇水利所调到了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所。来到新工作岗位后,他先后完成了函授大专和本科的学习。

●胆大心细冒险挪走故障设备

作为一名工程师,李海晖经常和机电设备打交道,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回想起2012年前后发生的一起事故,他至今心有余悸。“那天晚上电闪雷鸣下着大雨,有台机电设备突然冒黑烟了……”

当晚12点,值班的李海晖突然接到同事的电话:“有黑烟不断冒出来,估计是高压房里的设备出了问题。”当李海晖等人赶到高压房把门打开一看,满屋子滚滚浓烟,大家一时手足无措,慌了阵脚。“一定要冷静!要第一时间找出故障设备,把损失降到最低。”一想到这个,李海晖立马套上绝缘靴、戴上绝缘手套,拿起验电笔,循着浓烟找到了坏损设备——烟是从高压开关柜里冒出来的,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没人能确定,高压开关柜里的高压开关会不会意外走电,这台设备可带着1万伏高压电。

为了避免其他设备受影响,李海晖毫不犹豫地将高压开关退出带电状态,随后将它从高压柜中取出,再用推车将坏损高压开关拖离高压房,房内浓烟才逐渐消散,情况得到控制。事后,有同事问李海晖,你当时不怕吗?李海晖回答:“怕!但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冲上去。”

●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

多年来,李海晖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各大技能比赛中屡获嘉奖,其中最有分量的要属2018年7月获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和一些参赛者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李海晖笑了笑,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

虽然得了一定成绩,但李海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学以致用,积极推广先进材料和科学技术,提高泵站经济运行效率。在不断的实践中,李海晖提出了利用原集水廊道实现泵站水循环系统的改造,很好地利用和节约了水资源。此外,李海晖还主持编制了《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工程文件汇编》,使枢纽的运行管理规范、科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海晖时刻不忘身上的责任和重担,他说:“我们这些扎根基层一线的水利人,认认真真地把设备保养好,让老百姓在狂风暴雨来临时还能安然入睡,这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价值。”

文/见习记者 李鑫 见习生 王蔚然

通讯员 郭冲亚

图/见习生 王蔚然

新闻推荐

陈兴闪电进球,郭毅梅开二度助球队绝杀辽足 梅州客家提前一轮保级成功

本报讯(记者张少邦)昨日14∶30,中甲联赛倒数第二轮(第29轮)的一场赛事在沈阳铁西体育场打响,由梅州客家队客场挑战辽宁宏运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