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十年医改结硕果 梅州市医改十年专题

梅州日报 2019-10-24 10:31

2009年被视为中国新医改的元年,从政府到相关医疗卫生部门如何开展医改工作,成效如何?一直备受广大市民关注。新医改走过十年,医改工作到底成功与否?健康周刊将推出《十年医改》系列报道,回顾和梳理梅州市在十年医改进程中的成功经验。

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群众就医体验改善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医改工作领导机制,全面强化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十年来,梅州市持续加大卫生投入,提出了建设健康梅州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建卫生强市。2017年,全市卫生总费用122.34亿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中占比为32.7%,较2011年下降1.8个百分点。十年间,全市三甲医院由1家增为3家,市人民医院多项专科水平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并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市中医医院成功组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顺利启动;23个县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全面启动,掀起医院建设的高潮;全市111个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标准,40%以上镇达到“卫生两基示范镇”标准;全市43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1888家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多元化办医体系逐步形成。全面铺开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分级诊疗制度稳步实施。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市医疗卫生布局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逐步构建15分钟就医圈格局,群众就医更加便利。

全民医保

就医负担逐年减轻

2009年以来,梅州市加大医疗保障投入,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实现了全民医保,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梅州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现覆盖城乡、保障全民,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2018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67.09万人,基本医保覆盖率达100%,医保的兜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减轻。

药品零差价

群众看病更实惠

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梅州市各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梅州市公立医院药占比由2009年的41.6%下降到2018年的28.79%。同时,通过药品交易“两票制”和药品跨区域联合集团采购的实施,进一步推动降低虚高药价,2019年4月上线深圳GPO平台进行药品跨区域联合集团采购以来,全市用药目录采购金额综合降幅达到20%,降低了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

坚持预防为主

公共卫生防控成效显著

2009年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由2009年15元提升到2018年55元的标准,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梅州市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疫情;免疫规划工作高水平推进,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拥有1家国家级、2家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人口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基本完善,地贫防控成效显著,重型地贫发生率逐年下降。

新医改实施以来,随着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和“三医联动”的推进,梅州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10/10万下降到7.7/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5.4‰下降到3.54‰,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78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疗、医保、医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群众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医保红利”惠及全市群众。

新闻推荐

梅州市直属机关工委印发《行动计划》要求 持续提升市直机关美化工程

本报讯(记者郑炜梅)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日前印发《梅州市直机关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花卉园艺进机关、进校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