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伟丈夫” 洪茵
陈立佳
洪茵,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妻子,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战士,1924年出生于潮安浮洋洪巷村,自幼性格内向,很懂礼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父亲洪泽松遂携家眷到梅州逃难。在梅州,洪茵结识了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同乡同学林若。共同的革命理想,促使他们在1942年结为伉俪。
在林若的鼓励、支持下,洪茵从梅县广益中学跳级到东山中学读高中。经林若介绍,洪茵和弟弟洪祥逢、洪祥明、洪祥泰都参加了梅州学生联合会。洪茵积极参加学联的活动,秘密阅读进步书刊,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旗帜鲜明地同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梅县这个时期,林若经常指导洪茵和其他同学阅读进步书籍,洪茵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她勤奋好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增无减。1946年夏,她从梅县回到潮州,在林若的家乡潮安浮洋高义村小住了几个月。这段时间,她主要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夜晚则攻读进步书籍至深夜。洪茵在高义村虽然仅住几个月,却因尊老爱幼、怜贫恤弱受到大家的爱戴。
抗日战争胜利后,洪茵的母家搬回汕头。不久其父洪泽松失业,家境更加艰难,三餐难以为继,靠亲戚接济资助度日。这个时期,洪茵搬到母家生活。她一面秘密开展党的宣传工作,一面为父母分忧。虽然家庭经济拮据,洪茵却没有忘记引导弟妹们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
1947年春,林若奔赴东江山区参加武装斗争,他鼓励洪茵留下来,照顾父母和培养、引导年纪尚小的弟妹走上革命道路。洪茵深情地送别丈夫林若和弟弟洪祥逢、洪祥泰踏上新的革命征途。随后,经庄明瑞介绍,到澄海南溪赵小学任教,以教师为掩护,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时达一年之久。
在洪茵的影响下,弟弟洪祥明、妹妹洪瑜,都参加了革命。1949年2月,洪茵带了17岁的妹妹洪瑜,离开了双亲,告别了城市,投笔从戎,上凤凰山入伍,被编入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不久,洪茵被送进潮汕干校学习,期满结束后,她被派往白茫輋村的交通站工作,与其他12名战士驻扎在山村里一幢称为“苏屋”的小院落。
白茫輋隶属丰顺县,整个村的地貌,宛如一块狭长的番薯。这是一个拥有1000多人的大山村,1949年冬解放。这里地势险要,背面的凤凰山绵延起伏,交通很不方便,离潮安、大埔、丰顺三县的县城都很远。白茫輋还处在凤凰墟和潭江墟中间,各距40华里。前者是我潮汕地委分委驻地,后者仍为国民党军队所盘踞。因此,村里所处的地带,情况也相当复杂。洪茵来到白茫輋后,带领战友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以迎接这一带的全面解放。她对群众很热情,善于做群众工作,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政策,同群众打成一片。洪茵和战友还帮助群众搞好春耕生产,开展减租减息、退租退押的斗争,组织民兵训练,激发了山区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这一年,白茫輋早造获得大丰收,洪茵又帮助群众搞好夏收夏种,组织征粮、藏粮,支援前线。
8月下旬,胡琏兵团残部两个团约2000人,进犯我凤凰山根据地。为了使征集来的300多担军粮不致落入敌手,8月30日,洪茵和战友一起,组织群众、民兵,把300多担军粮转移到坪坑山沟里掩藏起来。傍晚,300多名伪装我游击队员的胡琏匪兵,勾结保长,封住了路口,把白茫輋包围起来,突袭政工队和交通站。情况万分危急!
洪茵临危不惧,果断指挥,让交通员亚寿、思亩和廖奕润到地委报急,其他同志从后左门撤退,由她挡住敌人。战友们不愿意离开,她又再次命令:“同志们赶快离开!别管我!向地委报急要紧!”说着她闪身冲到大门边,开枪射向敌人。顿时,枪声四起,“苏屋”被敌人团团围住了。在战火中,洪茵奋不顾身,掩护战友们撤走。女战士李钗也留下来,协助阻击敌人。由于寡不敌众,洪茵和李钗不幸落入敌手。
隔天凌晨1时许,报警的战士到达凤凰墟。上级接到情报后,立即布置兵力阻击敌人,安排地委机关、潮汕干校、四支队部以及后方医院的伤病员迅速转移。让进犯的胡匪扑了一场空。但洪茵等四位同志已是落入敌人魔掌,被押回村里,严刑拷打。狠毒的敌人用大号铁线穿过战士的手掌,吊在屋梁上,但都无法从战士的口中得知我军的活动情况和藏粮的地方。洪茵更是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奸淫掳掠、残害百姓的罪行。面对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敌人束手无策,最后竟残忍地把洪茵、李钗等战士杀害了。洪茵牺牲时年仅25岁,她和李钗等四位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迎来凤凰山麓的黎明。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丰顺县委拨出专款,白茫輋群众热情出工献料,在村中长輋山麓为洪茵等四位烈士建立纪念塔,在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字。
新闻推荐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启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 梅州市丰顺县进入 全国试点县名单
本报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近日部署启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除乳源瑶族自治县、博罗县2个首批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