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籍电影制片人陈裕华:年逾半百勇敢追梦 有限生命无限精彩

南方日报 2019-10-23 06:31

电影制片人陈裕华。受访者供图

8月16日晚8时,梅州万达影城1号厅里,灯光关闭,曾执导过《虎胆龙威2》《生死极速》等动作大片的好莱坞导演雷尼·哈林出现在大荧幕上。“梅州的电影爱好者晚上好,我是电影《沉默的证人》导演。我要感谢陈裕华先生悉心安排这次电影首映。”

放映正式开始,高潮迭起的情节、惊险刺激的故事,以及主演张家辉、杨紫的精湛演技让现场400百多名观众不时冒出惊叹声、笑声和掌声,感受到电影的魅力。电影结束,制片人陈裕华从座位上站起来面向观众鞠躬致敬,观众们纷纷起立,以掌声表达对电影的喜爱。

陈裕华是梅州市梅县区雁洋人,创业起家并获得成就的他,从未忘记小时的电影梦。对电影的极度痴迷让已步入中年的他重新起步,到北京电影学院“回炉改造”。随后参与电影《父子雄兵》《沉默的证人》,电视剧《冒牌英雄》、央视记录片《客家足迹行》等的出品、制片、编导等工作。除了是一名制片人、一名创业者,他还是客侨文化的传扬者,在有限的生命中演绎着精彩人生。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缘起

电影相伴童年后院种菜只为换取观影票

“请问陈老师,如何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呢?”

“就一部电影作品而言,制片人就好比是一个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项目经理,从资金到人员再到销售,全都由制片人来负责。制片人要精艺术、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陈裕华顿了顿接着说:“你们若是喜爱电影,也想成为一名制片人或者幕后工作者,从当下开始关注相关行业,磨炼自己,永远都不会晚。”

在梅县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举行的分享会上,听完陈裕华参与电影的经历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电影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群年轻面孔。陈裕华细心讲解,耐心解答。分享对电影的喜爱和感受,让他感觉到愉悦。

出生于雁洋镇塘心村的陈裕华,从小在梅州城区长大。一次,家里人带着他到电影院看电影,流动的画面、精彩的故事、震撼的视听让他瞬间喜爱上看电影的感觉。于是他开始不断往电影院里跑,每次有新上映的电影,他第一时间赶到电影院。

上世纪70年代,梅州已有多家电影院。为了不错过最新的电影,陈裕华在一块小黑板上记录下每天每个电影院的放映时间,周围的邻居不用专门跑电影院,只要到他家就知道所有电影院的放映信息。

那时候,看电影是一项昂贵的消费,不能总向父母伸手要钱,于是他在城区的自家后院种些蔬菜拿出去卖。卖菜的钱一半交给父母,一半存起来买电影票。“现在想想都觉得十分有意思,为了看电影,做过许多"傻事",比如说害怕电影票弄丢,所以把它放在鞋底,结果到了电影院,票被踩烂了,反倒看不成电影了。”回想起往事,陈裕华乐不可支。

如何制成一部电影?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电影的神秘和神奇在小裕华的心中留下了好奇的种子。为了能接近电影行业,陈裕华学习了摄影技术,并在高中毕业后,在西区办事处担任文化专干。因为有摄影方面的专长,机缘巧合之下,陈裕华被海关总署广州干部学院录用,进一步进修摄影等文艺技能。

承转

商海打拼不忘梦想中年回归课堂学习电影制作

光怪陆离的电影世界丰富了陈裕华的人生体验,也拓宽了他的视野。

上世纪90年代,陈裕华在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深圳从事着稳定的工作。拿着“铁饭碗”的他不满足于现状,发现纸盒商机,从而下海经商。“改革开放后,从深圳打包出口的商品极多,于是我发现了纸箱包装的行业商机。”陈裕华在深圳创办了印刷包装工厂。

起初,深圳范围内的印刷厂极少,陈裕华的印刷厂年均获利50%。“时机好,当时印刷业就像是直接印钱一般来利润。”创业给陈裕华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让他获得了一定的人脉。

2004年,陈裕华的女儿到澳大利亚读书,为了方便照顾女儿,陈裕华一家人移民澳大利亚,将深圳的工厂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在澳大利亚开了一间大型的自助餐厅。

不会英语,全新的行业,陈裕华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创业。“当时为什么选择做自助餐?也是因为自助餐好操作,易上手。”他一边管理着餐厅,一边与餐厅员工学习英语。生意很快有了起色,成为当地最大型的自助餐厅之一。“因为曾做过宣传类的工作,所以我懂得如何做好宣传造势,将餐厅的名气打响,通过在社区报纸提供折扣优惠,前来就餐吃饭的人很多。”

逐渐在澳大利亚扎稳脚跟,富足的生活也让陈裕华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电影梦”。“电影始终是萦绕心头的一根弦,是我与他人交往绕不开的话题。”陈裕华在他人的引荐下认识了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

在交谈中,徐沛东得知陈裕华对电影的喜爱和好奇,推荐他去北京电影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彼时已年近五旬的陈裕华毫不犹豫立即报名,开始了澳大利亚和北京两地飞的日子。

每个月两个周末4天课,两年来他从未缺席过一节课。“两年里光飞机票就花了20万多元。”他内心对探秘电影行业的极度渴望,让他像一名充满求知欲的小学生,认真听讲,做好每一课的笔记,并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毕业时,他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优秀学生奖。

走出北京电影学院,他正式踏入影视行业。2013年,他进入了同学编剧的电视剧《冒牌英雄》剧组担任制片并参与投资,2016年又在《父子雄兵》中担任制片副主任,2018年担任了《沉默的证人》执行制片人,圆了自己的电影梦。

回归

饮水思源反哺家乡期待推动梅州电影产业发展

《父子雄兵》和《沉默的证人》上映时,陈裕华都自掏腰包在梅州的电影院邀请电影爱好者参加首映礼。“当我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后,我想推动梅州发展电影产业。”

利落的短发,干净的语言。从陈裕华身上看不到商人的精明,却有文艺人的儒雅。“从商是为了生计,而电影是为了享受生活。”一个剧组往往三四百人协同工作,制片人要负责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后勤保障,还要负责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工作紧张而充满挑战。

当初,电影《父子雄兵》选在北京、云南和澳门三地取景拍摄。转场拍摄对制片人是个极大的考验。“比如去澳门拍摄之前,制片人要帮剧组所有人办好通行证,携带家属一同去澳门的,还要安顿好家属在澳门的事项。”陈裕华说,在澳门拍摄期间,澳门赌场要求每晚10时以后才能拍戏。于是他们只能颠倒时间,从晚上10点拍摄到凌晨三四点。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开会布置明天的工作,时常天亮了才能回去休息。

艺人工作十分繁忙,按照拍摄时间付予薪酬,有时候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耽误了拍摄进程,需要延时拍摄,制片人都要出面与艺人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沟通和交际是他擅长做的事。“我都会根据每个人的个性针对性地进行安抚,所以和很多艺人都成为了朋友。”因为拍电影,他跟范伟、张家辉、任达华、邬君梅等艺人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如今,他的生意都已交给合伙人打理,而自己钻研在电影之中。从抛弃“铁饭碗”从商,到移民陌生之地开始重新创业,再到半百之时重新回归课堂,专心电影制作,他的妻子都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他。他说家人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电影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如今他的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从事电影相关行业。

而接下来,他将朝着他的另一个梦想努力。“电影有巨大的宣传力,一部电影"捧红"一个地方的例子不少见。”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推动梅州的电影产业发展。“梅州有青山绿水、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华侨故事、足球故事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通过拍电影来宣传一座城市是高效的方式。”

除了在梅县外国语学校举行义务讲座,为学生们传递电影知识外,他也积极参加梅州各类型的公益讲座,宣传电影产业。“我希望通过微不足道的努力,让梅州人认识到发展电影产业的好处和梅州的潜力。”

新闻推荐

借助“互联网+”提速度、引业务、强服务 “帮啦跑腿”从梅州“跑”向全国 对标做强实体经济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帮啦跑腿小哥从客户手中接过资料,准备帮他代送。(严海苑摄)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梅城的广东帮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帮啦跑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