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治理宜疏堵结合

梅州日报 2019-10-22 10:29

据《梅州日报》“民生一线”2019年10月17日讯:为有效规范城区道路交通秩序,15日上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在梅城嘉应大桥江南端红绿灯等多个路段设置卡点,对“摩托车、电动车”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据悉,自今年7月16日起,梅州市全面开展电动自行车(含违标电动自行车)实名登记,申请人应到公安交警部门设置的业务点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从该日起,公安交警部门将对未登记的电动自行车以及违标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笔者认为,交警等相关部门对电动车骑行者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随处停放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乱象进行整治是值得点赞的。

电动车出行与目前所倡导的低碳出行的理念一致,且电动车也是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以及城市平民家庭等群体理想的出行工具。可电动车骑行者违规上路,市民违规接线充电,市面上电动自行车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笔者认为,治理电动车乱象宜疏堵结合。

一方面要规范电动车充电管理。针对目前梅城电动车充电桩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可扶持相关企业加快电动车充电桩的布局,利用智能手段,采取扫码支付的方式。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另外,针对电动车入户充电以及拉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可与小区物业加强沟通,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做好电动车充电方面的监督管理,倒逼小区业主加强自律,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最大限度防止因充电引起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第二方面,针对电动车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从源头上抓起,对生产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电动车企业,用倒逼机制责令其整改;对整改不力者,果断关停,决不姑息。另外,可定期对进入销售渠道的电动车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对流入市场上的不合格产品,让车企召回,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第三方面,定期对电动车进行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可发动创文志愿者对电动车骑行者违反交规的行为进行规劝。交警、交通、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可采取针对此类行为的联合专项行动,必要时可以采取人脸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对违反交规的电动车骑行者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梅溪子)

新闻推荐

高铁红色游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盘活梅州旅游资源

据新华社广州10月18日电追随革命足迹感受三河坝战役、瞻仰叶剑英纪念园、体验传统茶文化、品尝原浆啤酒和特色雪糕……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