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农业保险助力“三农”工作
■ 徐剑锋
梅州市大力利用保险增强农户、农企的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记者从市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1-9月,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46亿元,占全市农业保险业务保费收入逾九成;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支出0.399亿元。(见《梅州日报》10月18日6版)
农业保险是规避自然风险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梅州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拓展新险种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上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作用。“农业保险是我们的靠山”,正成为越来越多梅州农民的切身感受。我们相信,梅州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档升级,必将进一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的制约与威胁,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这篇大文章,既可为农民收入托底,也可助力我们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积极对接“三农”发展需求,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围绕提高保险保障和赔付标准,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工作。同时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和优化符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等“三农”特色保险品种;另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市场,依托各方力量把涉农保险的资金盘子做大,并逐步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引领保障作用。
这其中,保险服务特别是理赔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评价和参保积极性。于此而言,保险机构不仅要在“简政放权”上多做文章,通过服务创新进一步实现便民惠农,尤其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早一点“广而告之”,多一点“善意提醒”,手续更简,服务更优,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正让每一个农户都能得到更及时、更精准的理赔。同时,还应给农户提供诸如风险预警、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专业增值服务,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助农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广州讯(特派记者吴丽伶)昨日下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举办的“老广粤享红色梅州”-梅州...